[發明專利]一種自發熱暖貼的難降解固體生活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09103.6 | 申請日: | 2020-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067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剛;曾雪瑩;秦燦;王順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0/20 | 分類號: | B01J20/20;B01J20/30;C02F1/28;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陳熙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熱 降解 固體 生活 廢棄物 再生 利用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廢物資源化與環境保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發熱暖貼的難降解固體生活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回收使用過的自發熱暖貼材料,并制備成自發熱暖貼粉;2)通過酸化處理對步驟1)得到的所述自發熱暖貼粉進行造孔;3)將步驟2)得到的材料進行清洗和干燥,得到具有磁響應功能的重金屬離子吸附劑。本發明可以以使用過的自發熱暖貼廢棄物為原料,制備得到具有多孔結構的磁響應功能的重金屬離子吸附劑。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廢物資源化與環境保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發熱暖貼的難降解固體生活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固體廢棄物處理問題。固體廢棄物的種類和數量都在逐年遞增。這類廢棄物利用難度較大且成本較高,導致大量的堆放和填埋。與此同時固體廢棄物含大量污染物質且很難在自然界中降解,隨著物質循環在空氣、水、土壤、植物中擴散,最終富集在人體內。對自然環境造成巨大污染,對身體健康也造成巨大威脅,同時也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因此固體廢棄物的收集、分類處理以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保護自然資源,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可謂是當下亟待研究的難點和熱點。
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早期的隨意排放、堆積、傾倒等傳統固體廢棄物處理方法逐漸被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所取代。固廢資源化主要是通過對固體廢棄物采用一定的處理方法,使其可再生利用。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途徑主要包括預處理技術、堆肥和厭氧發酵技術、化學處理技術。其中化學法主要用于一些不可回收和有毒性物質的綜合處理,具有技術要求高、步驟繁瑣、資金消耗大等特點。實行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是近年來世界各國謀求的垃圾治理的目標,也是實現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自發熱暖貼是不用火、電、水或其他能源,撕開外包裝袋即可發熱的便利生活消耗品,是生活中常見的隨手丟棄的自發熱暖貼的難降解固體生活廢棄物。同時,自發熱暖貼廢棄物也是一種很優異的鐵氧資源。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提高自發熱暖貼的出貨量一路高漲,年均出貨量高達數億貼,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產生的廢棄物大多被隨手丟棄,或進行簡單的如除味、吸濕、養花之類的二次利用,利用效率低,資源浪費嚴重。因此對自發熱暖貼廢棄物進行回收處理,尋找資源重復利用的方法,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既能變廢為寶,減少鐵氧資源的浪費,保證固體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發揮其應用價值,也能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減少環境污染。
本專利提供一種難降解的固體生活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方法并將其應用于重金屬離子廢水吸附中。該自發熱暖貼的難降解固體生活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方法簡單易行,無需大量化工原料的浪費。得到的重金屬離子吸附劑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便宜。吸附效率較高,且使用后的吸附劑可方便的通過磁性回收,避免二次污染,能實現固體難降解廢棄物再生利用。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解決固體難降解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問題,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自發熱暖貼的難降解固體生活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方法,從而獲得具有磁響應功能的重金屬離子吸附劑。該方法針對傳統的固廢處理辦法有著資源化二次利用、吸附后,可通過磁性回收,避免二次污染等優點。本發明針對傳統污水處理重金屬離子去除率較低的問題,通過自發熱暖貼豐富的鐵氧化物、蛭石、活性炭中豐富的官能團,可對重金屬離子廢水進行Pb2+吸附,該吸附劑原料來源廣泛易得,操作簡單且成本低廉,具有較好的工業應用前景。
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自發熱暖貼的難降解固體生活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回收使用過的自發熱暖貼材料,并制備成自發熱暖貼粉;
2)通過酸化處理對步驟1)得到的所述自發熱暖貼粉進行造孔;
3)將步驟2)得到的材料進行清洗和干燥,得到具有磁響應功能的重金屬離子吸附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工程大學,未經武漢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091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