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工島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07262.2 | 申請日: | 2020-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071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盧海陸;譚康;孫建運;姚學佳;劉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35/44 | 分類號: | B63B35/44;B63B21/50;B63B75/00;B63B77/00;E02B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娓娓;晁璐松 |
| 地址: | 10003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工島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一種人工島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至少一個固定島,還包括圍繞在每個固定島四周的一組浮島,每個浮島包括單點系泊系統、兩個以上浮島預制單元模塊和模塊間連接系統,浮島預制單元模塊通過單點系泊系統漂浮于海面固定海域內,浮島預制單元模塊之間通過模塊間連接系統鉸接。本發明通過固浮島的建造模式,把設施或裝置轉移到浮島上去,盡可能減少對固定島的人工干預,從而保護海島的原有生態資源。浮島采用預制模塊的形式,在固定島、大陸或附近海島上預先建造浮島預制單元模塊,通過拖船即可方便施工到尾。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浮島領域,特別是一種人工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也是一個多島嶼的國家,眾多的海島散落在廣袤的海洋之中。按照海島距離大陸的距離遠近,可以分為沿岸島、近岸島和遠岸島。沿岸島系指與大陸距離小于10 km的海島,近岸島系指與大陸距離在10~100 km的海島。遠岸島是指與大陸距離不小于100 km的海島。然而長期以來,我國海島只局限于沿岸島和近岸島的開發,鮮有遠岸島開發,建造涉足不多,制約了我國挺進遠海經濟開發的腳步。遠岸人工島比近岸人工島的建造要困難的多。遠岸島的建造主要采用吹填法,需要大型或超大型的吹填設備,作業時間相對較長,且造價高。浮島既可以提供固定島類似的功能,又可以不填海造地,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但我國的超大型浮島的技術尚待進一步的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人工島及其施工方法,要解決超大型浮島技建造采用吹填法,島體需要大型或超大型的吹填設備,作業時間相對較長且造價高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人工島,包括至少一個固定島,還包括圍繞在每個固定島四周的一組浮島,每個浮島包括單點系泊系統、兩個以上浮島預制單元模塊和模塊間連接系統,
所述浮島預制單元模塊通過單點系泊系統漂浮于海面固定海域內,
所述浮島預制單元模塊之間通過模塊間連接系統鉸接。
所述固定島為天然形成或人工吹填而成。
所述單點系泊系統包括錨點、錨索和系泊裝置,所述錨點位于浮島預制單元模塊朝向固定島的一端,所述系泊裝置與海床固定連接,所述系泊裝置與浮島之間通過錨索連接。
所述固定海域為浮島的縱向長度不大于錨點距固定島沿岸的距離并且以保證浮島能夠繞錨點自由轉動為準的海面區域。
所述浮島預制單元模塊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連接的結構面板、一組短立柱和半潛式裝置,
所述半潛式裝置的頂側與短立柱的底側固定連接,半潛式裝置的全部與短立柱的下半部沉沒于海面之下,短立柱的頂側固定連接在結構面板的底側,所述短立柱均布設置在結構面板的范圍內。
所述結構面板的橫截面為矩形,短立柱沿結構面板橫向成排、縱向成列設置,所述半潛式裝置的橫截面也為矩形,尺寸與結構面板的尺寸相適應。
所述模塊間連接系統包括設置在模塊間縫隙內的至少一組或者并列設置的至少兩組連接單元,還包括封蓋在模塊間縫隙上側、連接單元上方的蓋板,每個連接單元均包括四個水平設置的波浪能轉換裝置和一個水平設置的主節點,
每個連接單元沿結構面板的厚度范圍垂直方向水平分三層,水平方向垂直結構面板的邊緣,底層位置具有兩個間隔設置的波浪能轉換裝置,中層位置設置一個主節點,所述主節點居中位于底層兩個波浪能轉換裝置之間,頂層位置具有兩個與底層位置上下對應的波浪能轉換裝置。
所述波浪能轉換裝置包括兩端設置的第一萬向鉸和連接兩側第一萬向鉸的第一連接桿,所述波浪能轉換裝置分別通過兩端的第一萬向鉸連接兩側浮島預制單元模塊的結構面板的端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0726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