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切削液再生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06973.8 | 申請日: | 2020-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44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常永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永青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40;C02F1/28;C02F3/34;B01D17/032;B01D17/022;B01D17/02;C02F103/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壹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31 | 代理人: | 寇闖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切削 再生 裝置 | ||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切削液再生裝置,包括有再生箱體,浮油回收裝置。浮油回收裝置位于再生箱體外部的上端。所述再生箱體內從左往右依次設有沉淀箱、分隔槽、儲液箱。所述沉淀箱上部與浮油回收裝置連通,沉淀箱進口端與污水管連通,沉淀箱出口端通過第一自吸泵與分隔槽進口端連通。所述分隔槽出口端通過第二自吸泵與儲液箱進口端連通,儲液箱出口端與出水管連通,出水管設有流量調節器,所述儲液箱出口端輸出的液體即為再生后可使用的切削液。本發明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調整過濾精度,快速去除切削液的固體顆粒和雜油,使切削液循環使用。從根本上下降切削液用量;削減切削液排放;節約廢液處置費用;降低次品率和廢品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屬切削加工設備領域,具體涉及切削液再生裝置。
背景技術
切削液是一種重要的工業用流體,在金屬加工過程中,加工設備向工件噴射切削液,以進行冷卻和潤滑。切削液良好的潤滑性,能減低切削阻力,減少加工表面粗糙度,提高尺寸精度;良好的冷卻性,能降低切削溫度,延長刀具的壽命;良好的清洗性能,能及時清洗切屑,不堵塞過濾器和管線,并且去除刀具上的金屬碎片和金屬粉末。隨著我國機械加工行業的不斷發展,每年機械加工領域所消耗的切削液的總量巨大,如果直接排放到環境中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現有技術中,金屬加工的機床等設備中會設置過濾裝置,對切削液進行過濾,過濾后的切削液在機場內部循環使用。但通過這種方式對切削液進行處理僅能夠濾除切削液中的金屬碎屑,切削液仍然容易腐敗變質,其質量得不到長期有效地保證,這將導致切削液使用壽命短、消耗量大,生產現場異味重,產品的加工質量不穩定等問題。
因此,如何提高切削液回收處理的效果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切削液再生裝置,通過該裝置能夠對使用過的切削液進行處理,使切削液能夠循環使用,從而達到既能節省費用,又能避免污染環境的目的。
根據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切削液再生裝置,包括有再生箱體,浮油回收裝置,浮油回收裝置位于再生箱體外部的上端,所述再生箱體內從左往右依次設有沉淀箱、分隔槽、儲液箱。所述沉淀箱上部與浮油回收裝置連通,沉淀箱進口端與污水管連通,沉淀箱出口端通過第一自吸泵與分隔槽進口端連通。所述分隔槽出口端通過第二自吸泵與儲液箱進口端連通,儲液箱出口端與出水管連通,出水管設有流量調節器,所述儲液箱出口端輸出的液體即為再生后可使用的切削液,其中,在所述分隔槽中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隔離層。
根據一種優選的實施方案,所述沉淀箱內設有浮球液位計,沉淀箱出口端高于沉淀箱底。
優選地,高出的范圍在5至10厘米之間,減少雜質流入下一工序。
優選地,所述隔離層采用同種材料,均為無紡布或紗網或聚合物薄膜。該隔離層用于進一步過濾切削液中的雜質,所述隔離層與分隔槽之間為活動結構,以便隔離層損壞后更換,同時,裝置在運行過程中,上游的隔離層會先損壞,可以將下游的隔離層放到上有,降低成本。
備選地,所述隔離層采用不同材料,該隔離層為無紡布和/或紗網和/或聚合物薄膜,不同的隔離層可過濾更加微小的雜質。
有利地,所述隔離層之間采用吸附劑和/或微生物菌劑和/或反應物填充。
所述儲液箱設有濃度檢測計,該儲液箱上端設有箱蓋。切削液經過處理后流入儲液箱,可根據濃度檢測計判斷是否需要添加材料,以確保切削液最終使用質量。
根據另一有利方案,所述沉淀箱、分隔槽、儲液箱與再生箱體均為活動結構,便于整個裝置的清洗工作。
一種機械加工設備,其中,該機械加工設備包括上述所述的切削液再生裝置,加工機床、集中回收設備。
本發明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永青,未經常永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0697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