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轉移處理方法、裝置、設備和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05941.6 | 申請日: | 2020-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327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0 |
| 發明(設計)人: | 胡慶林;何朔;高鵬飛;胡景秀;周鈺;朱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20/06 | 分類號: | G06Q20/06;G06Q20/38;G06Q20/40;G06Q4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億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趙秀芹 |
| 地址: | 200135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 轉移 處理 方法 裝置 設備 介質 | ||
1.一種數據轉移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資源轉出終端提供資源轉移信息,以使所述資源轉出終端在確定獲取的資源轉移值不大于所述資源轉出終端的資源轉出賬戶的數字資源離線最大轉移值的情況下,基于所述資源轉移信息和資源轉出要素得到全量資源轉移要素以及基于所述全量資源轉移要素和所述資源轉出賬戶對應的第一密鑰對生成第一信息包;所述資源轉出賬戶的數字資源離線最大轉移值為第一預設比值和所述資源轉出賬戶的剩余資源值的乘積,所述第一預設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獲取所述資源轉出終端提供的所述第一信息包;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中的所述全量資源轉移要素和所述資源轉入終端中的資源轉入賬戶對應的第二密鑰對生成第二信息包;
向所述資源轉出終端發送所述第二信息包;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用于在所述資源轉入終端處于聯網狀態或所述資源轉出終端處于聯網狀態的情況下,所述資源轉出賬戶的管理平臺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將所述資源轉移值對應的數字資源從所述資源轉出賬戶中移除;所述第二信息包用于在所述資源轉入終端處于聯網狀態或所述資源轉出終端處于聯網狀態的情況下,所述資源轉入賬戶的管理平臺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將所述資源轉移值對應的數字資源轉移至所述資源轉入賬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中的所述全量資源轉移要素和所述資源轉入終端中的資源轉入賬戶對應的第二密鑰對生成第二信息包,包括:
基于預設哈希算法對所述全量資源轉移要素進行哈希,得到第一哈希值;
以所述第二密鑰對中的私鑰對所述第一哈希值進行加密,得到第一簽名;
將所述全量資源轉移要素、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一簽名和所述第二密鑰對中的公鑰進行封裝,得到所述第二信息包。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資源轉出終端提供資源轉移信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響應于接收的資源轉移值輸入操作,生成所述資源轉移信息;
其中,所述資源轉移信息包括所述資源轉移值。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響應于接收的資源轉移值輸入操作,生成所述資源轉移信息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輸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將所述資源轉入終端靠近所述資源轉出終端,以向所述資源轉出終端提供所述資源轉移信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包括所述全量資源轉移要素、第一哈希值、第二簽名和所述第一密鑰對中的公鑰,所述第一哈希值是所述資源轉出終端以預設哈希算法對所述全量資源轉移要素哈希后得到的,所述第二簽名是所述資源轉出終端以所述第一密鑰對中的私鑰對所述第一哈希值進行加密后得到的;
所述獲取所述資源轉出終端提供的所述第一信息包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密鑰對中的公鑰對所述第二簽名進行解密,得到第一目標哈希值;
利用所述預設哈希算法對所述全量資源轉移要素進行哈希,得到第二目標哈希值;
在所述第一目標哈希值和所述第二目標哈希值相同的情況下,保存所述第一信息包。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資源轉出終端發送所述第二信息包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顯示所述資源轉入賬戶的數字資源離線最大轉移值、所述資源轉入賬戶的待確權資源值和所述資源轉入賬戶的剩余資源值;
其中,所述資源轉入賬戶的待確權資源值為所述資源轉移值,所述資源轉入賬戶的數字資源離線最大轉移值為所述資源轉入賬戶的剩余資源值和第二預設比值的乘積,所述第二預設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0594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