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離心力擺的扭振減振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01427.5 | 申請日: | 2020-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392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彼得·羅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舍弗勒技術股份兩合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15/14 | 分類號: | F16F1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逸君;劉剛 |
| 地址: | 德國黑措***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離心力 減振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減少扭轉振動的扭振減振器,其具有分別能繞旋轉軸線旋轉的第一減振器構件和第二減振器構件,所述第一減振器構件和第二減振器構件可通過至少一個彈簧元件的作用而相對于彼此有限地旋轉,并且所述第一減振器構件具有第一彈簧加載機構和所述第二減振器構件具有第二彈簧加載機構,分別用于與所述彈簧元件傳遞力地耦聯,和離心力擺,具有至少一個能沿擺軌道有限地移動地容納在擺塊承載件上的擺塊,其中所述第二彈簧加載機構設置在罐部段上,所述罐部段在環周側上被限界并且相對于第二減振器構件的至少部段地形成擺塊承載件的盤部段軸向偏移并且在盤部段和第二彈簧加載機構之間傳遞扭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扭振減振器。
背景技術
例如從DE 10 2018 115 796 A1中已知一種扭振減振器。其中描述了一種具有初級側和次級側的扭振減振器,二者可以通過弧形彈簧的作用相對于彼此旋轉。弧形彈簧在次級側支撐在減振器法蘭上。在弧形彈簧之間在環周側設置有離心力擺。離心力擺包括擺塊,該擺塊容納在減振器法蘭上并且徑向地設置在弧形彈簧的高度上。在此,擺塊和弧形彈簧在環周側彼此足夠地間隔開,由此擺塊不會撞擊弧形彈簧。因此,通過弧形彈簧提供的減振能力和通過擺塊提供的慣性質量可能不足。
還已知的是,在減振器構件上從容納擺塊的盤部段開始形成罐部段,該罐部段在環周側上被限界并且軸向相對于盤部段偏移,并且可以在盤部段和弧形彈簧之間傳遞扭矩。擺塊和弧形彈簧由此可以在軸向上彼此并排設置,并在環周側更長地構成。為了獲得盡可能大的減振性能,擺塊在徑向上設置在罐部段的高度上。
為了使罐部段能夠可靠地傳遞在弧形彈簧和盤部段之間存在的扭矩,罐部段在環周側占據大的空間。由此減小了環周側可提供用于擺塊的運動區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進一步減小扭轉振動。扭振減振器應更緊湊、更有效能且更可靠地構造。
所述目的中的至少一個通過根據本發明的扭振減振器來實現。由此,離心力擺可以具有增加的擺塊,并因此更有效能地構成。第二減振器構件的慣性矩提高。此外,扭振減振器可以緊湊和低成本地構造。扭矩可以通過足夠大地構成的罐部段(Topfungsabschnitt)可靠地在第二彈簧加載機構和盤部段之間傳遞。
扭振減振器可以設置在車輛的動力傳動系中。扭振減振器可以設置用于減小驅動元件的扭轉振動。驅動元件可以是內燃機。扭振減振器可以有效地設置在驅動元件和從動元件例如變速器之間。
扭振減振器可以構成為雙質量飛輪。第一減振器構件可以是初級部分,第二減振器構件可以是次級部分。
彈簧元件可以是螺旋彈簧,優選是弧形彈簧或壓力彈簧。在環周側可以設置至少兩個彈簧元件。
第二彈簧加載機構可以構成為在環周側有限地從罐部段徑向地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可以在徑向方向上平行于盤部段延伸。第二彈簧加載機構、罐部段和盤部段可具有基本相同的材料厚度。第二減振器構件可以被沖壓。
離心力擺可以構成為雙線離心力擺。擺塊可以通過至少一個滾動元件,優選地通過兩個滾動元件支承地容納在擺塊承載件上。滾動元件可以是擺輥。擺塊承載件可以具有至少一個用于容納滾動元件的軌道區段(Bahnausschnitt)。軌道區段可以在盤部件上構成。滾動元件可以可滾動地貼靠在軌道區段上。
第二擺塊部段可以相對于罐部段軸向重疊地設置。第二擺塊部段和第一擺塊部段可具有始終過渡到彼此中的徑向的外環周。
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中,第一擺塊部段與第二擺塊部段一件式地構成。由此能夠構造穩定且成本低的擺塊。
在本發明的一個特定實施方案中,第二擺塊部段構成為所述第一擺塊部段的環周側的延長部并且在所述罐部段的區域中具有徑向缺口。徑向缺口可以匹配于罐部段,使得擺塊沿著擺軌道的運動可以相對于罐部段不接觸地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舍弗勒技術股份兩合公司,未經舍弗勒技術股份兩合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0142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