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軸承內表面的磁力加工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01156.3 | 申請日: | 2020-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5847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0 |
| 發明(設計)人: | 馬小剛;王杰;丁云龍;韓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4B31/112 | 分類號: | B24B31/112;B24B31/12 |
| 代理公司: | 鞍山貝爾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顏偉 |
| 地址: | 114051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軸承 表面 磁力 加工 裝置 | ||
本發明屬于磁研磨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軸承內表面的磁力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在此底座上的夾具,設置在此夾具下方的收集裝置,設置在底座上的升降裝置,旋轉裝置,升降裝置包括帶有導軌的架體,設置在此架體上的升降電機,與此升降電機相連接的絲杠,旋轉裝置包括與絲杠螺紋連接的殼體,設置在此殼體上的旋轉電機,與此旋轉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接的行星輪組,與此行星輪組相連接的數個電磁鐵。本發明利用磁粒研磨工藝的特性,使磁性磨粒很好的依附在小口徑工件的內表面,研磨軸承內表面過程中不受軸承內圈口徑大小的影響,且磁粒研磨可實現柔性加工;采用電磁鐵,可以提供較強的磁力,即提高了研磨壓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磁研磨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軸承內表面的磁力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軸承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并保證其回轉精度。軸承制造的工藝流程一般是鍛造、退火、車削、熱處理、磨削、裝配。其中磨削加工的主要目的是:(1)使套圈的尺寸精度和形狀精度達到設計要求;(2)為軸承裝配提供合格的套圈;(3)去除表面缺陷,比如毛刺。
目前軸承內表面的磨削常用采用砂輪磨削,但因為砂輪硬度較高,砂粒在加工中不易脫落,反復磨削后造成燒傷情況。而人工打磨,對工人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研磨效率低下;砂輪磨削和人工打磨的共同缺點是難以加工小口徑的軸承內表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出一種新型的用于軸承內表面的磁力加工裝置,有效加工軸承內表面。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的用于軸承內表面的磁力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在此底座上的夾具,設置在此夾具下方的收集裝置,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升降裝置,與此升降裝置螺紋連接的旋轉裝置,
所述的升降裝置包括帶有導軌的架體,設置在此架體上的升降電機,與此升降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接的絲杠,此絲杠豎直設置,
所述的旋轉裝置包括與所述的絲杠螺紋連接的殼體,設置在此殼體上的旋轉電機,與此旋轉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接的行星輪組,與此行星輪組相連接的數個電磁鐵,所述的殼體與所述架體上的導軌滑動連接,所述的數個電磁鐵豎直設置。
所述的收集裝置內設有永磁鐵。
所述的電磁鐵通過鍵連接在所述的行星輪組上。
本發明的優點:
本發明的用于軸承內表面的磁力加工裝置,裝置簡單,易于操作,克服了現有技術對軸承內表面難于磨削的缺點,利用磁粒研磨工藝中的磁鐵提供的磁場線可以穿透工件去吸引磁性磨粒的特性,使磁性磨粒很好的依附在小口徑工件的內表面,研磨軸承內表面過程中不受軸承內圈口徑大小的影響,且磁粒研磨可實現柔性加工;微量切削,在保證表面質量的情況下不影響工件的其它性能;本發明采用電磁鐵,可以提供較強的磁力,即提高了研磨壓力;本發明可以同時研磨多個工件,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立體視圖。
圖3為本發明旋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電磁鐵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磁力研磨加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5所示,本發明的用于軸承內表面的磁力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在此底座1上的夾具4,設置在此夾具4下方的收集裝置3,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升降裝置,與此升降裝置螺紋連接的旋轉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科技大學,未經遼寧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0115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