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電子病歷共享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00280.8 | 申請日: | 2020-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333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查貴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易康達醫療衛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6H10/60 | 分類號: | G16H10/60;G16H15/00;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侯克邦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區塊 電子 病歷 共享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電子病歷共享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導入病歷信息并對病歷信息中的病歷內容進行分類;步驟二:將分類好的數據依次通過hash算法得到一個字符串,將字符串上鏈,上鏈后會得到一個鏈返回的txid,對txid進行加密處理;步驟三:加密過程中產生私匙和多組公匙,用戶登錄系統后使用公匙對txid進行接解鎖,解鎖后將txid導入到區塊鏈中進行病歷查看;步驟四:用戶登錄進行病歷共享系統時需要進行身份驗證,身份驗證通過后獲取到用戶級別;步驟五:獲取到用戶級別之后用戶使用對應級別的公匙從區塊鏈中獲取到對應級別的病歷內容信息。本發明能夠更好保護電子病歷的安全,并且可以更好進行溯源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病歷共享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電子病歷共享方法。
背景技術
病歷是醫務人員對患者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進行檢查、診斷、治療等醫療活動過程的記錄。也是對采集到的資料加以歸納、整理、綜合分析,按規定的格式和要求書寫的患者醫療健康檔案。病歷既是臨床實踐工作的總結,又是探索疾病規律及處理醫療糾紛的法律依據。病歷對醫療、預防、教學、科研、醫院管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電子病歷也叫計算機化的病案系統或稱基于計算機的病人記錄,電子病歷也是病歷的一種,它是用電子設備計算機、健康卡等保存、管理、傳輸和重現的數字化的醫療記錄,用以取代手寫紙張病歷。它的內容包括紙張病歷的所有信息,在對電子病歷進行共享時需要使用到電子病歷共享方法。
現有的電子病歷共享方法,安全性不夠好,在發生患者病歷信息泄露后無法進行及時的溯源處理,使得電子病歷共享方法的安全性降低,給電子病歷共享方法的使用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提出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電子病歷共享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如何解決現有的電子病歷共享方法,安全性不夠好,在發生患者病歷信息泄露后無法進行及時的溯源處理,使得電子病歷共享方法的安全性降低,給電子病歷共享方法的使用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電子病歷共享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導入病歷信息并對病歷信息中的病歷內容進行分類;
步驟二:將分類好的數據依次通過hash算法得到一個字符串,將字符串上鏈,上鏈后會得到一個鏈返回的txid,對txid進行加密處理;
步驟三:加密過程中產生私匙和多組公匙,用戶登錄系統后使用公匙對txid進行接解鎖,解鎖后將txid導入到區塊鏈中進行病歷查看;
步驟四:用戶登錄進行病歷共享系統時需要進行身份驗證,身份驗證通過后獲取到用戶級別;
步驟五:獲取到用戶級別之后用戶使用對應級別的公匙從區塊鏈中獲取到對應級別的病歷內容信息;
步驟六:單個公鑰獲取數據成功后,該公匙即失效,公匙失效后公匙信息與公匙使用者信息均被上傳到云端進行儲存;
步驟七:查看云端中儲存的失效信息對病歷訪問者進行溯源處理。
優選的,所述步驟一中的病歷信息分類的種類包括:低敏感信息、中敏感信息與高敏感信息,其中低敏感信息包括病患姓名信息與門診病歷,所述中敏感信息包括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與化驗單,所述高敏感信息包括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與護理記錄。
優選的,所述步驟三中的身份驗證過程如下:
S1:數據庫里儲存了允許通過的驗證的第一預存驗證基數K和第二預存驗證基數Q;
S2:系統調用用戶登錄設備的攝像頭進行人臉影像采集,獲取到至少m張人臉照片;
S3:對m張人臉照片進行清晰度分析提取出清晰度最高的一張照片為驗證照片,并將剩余的照片刪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易康達醫療衛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合肥易康達醫療衛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0028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