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慧大棚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96890.1 | 申請日: | 2020-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306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倪凌嘯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浩宏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D27/02 | 分類號: | 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達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雍常明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慧 大棚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慧大棚系統,包括若干智慧大棚單元、服務端和移動終端,若干所述智慧大棚單元、所述服務端與所述移動終端通過無線網關進行信息傳輸,所述智慧大棚單元包括節點采集模塊和執行模塊,所述節點采集模塊與所述執行模塊通過交換機進行信息傳輸,所述節點采集模塊采集大棚環境特征信息并傳輸至所述服務端和所述移動終端,所述執行模塊接收所述服務端和所述移動終端的執行指令并對大棚內元件進行調節改變大棚環境信息。本發明實現環境參數的自動調節,自動化程度高,減少了人工測量和人工監控帶來的人力成本,以便智慧大棚內的環境適合農作物的生長,能夠合理科學的種植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能夠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慧大棚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智慧大棚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設施農業的迅速發展,全國各地根據需要普遍建設了溫室大棚為農作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而現有的大多數溫室大棚的檢測與控制都采用人工管理,存在測控精度低、勞動強度大等弊端,增加了成本浪費資源,且難達到預期效果。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農業生產勞動力的大量轉移,農業已經出現集約化生產經營的趨勢。其中,現代農業正在形成規模和快速發展,但由于農產品企業在產業化水平、農作物種植人員技術水平、手段及生產流程管理等方面的不足,產生了一系列問題:農業企業產業化水平低,仍以傳統經驗生產為主,缺乏量化指標和配套集成技術,監測與控制都采用人工管理,存在測控精度低、勞動強度大等弊端,增加了成本浪費資源,且難達到預期效果,導致種植環境惡劣,影響產量和品質。
要解決以上問題,必須依靠農業科技,推動農業轉型與升級,迫切需要依靠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種植的自動化、精準化、清潔化、智能化生產與經營切實降低勞動力成本,最終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業產量,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在自動化生產過程中有效控制環境不僅能生產出高效益的作物,還能為工作人員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因此,開展農業物聯網技術和產品研發及應用示范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因此,亟需一種智慧大棚系統。
檢索中國發明CN106225846A,提供了大棚監測系統,包括傳感監測系統、數字模擬轉換器和顯示分析系統;所述傳感監測系統與數字模擬轉換器相連接;所述數字模擬轉換器與顯示分析系統相連接。通過傳感監測系統對大棚內一些數據的收集,經數字模擬轉換器轉換成數字信號傳給顯示分析系統,經顯示分析系統內部的分析系統分析作出一份詳細的實施報告,這種大棚監測系統能夠合理科學地提示種植戶對農作物進行處理,能夠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但其仍存在局限性,且不能對環境進行監控和采集。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智慧大棚系統,通過采集大棚環境特征信息并傳輸至服務端和移動終端,其執行模塊接收所述服務端和移動終端的執行指令并對大棚內元件進行調節改變大棚環境信息,實現環境參數的自動調節,自動化程度高,減少了人工測量和人工監控帶來的人力成本,以便智慧大棚內的環境適合農作物的生長,能夠合理科學的種植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能夠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以克服現有相關技術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智慧大棚系統,包括若干智慧大棚單元、服務端和移動終端,若干所述智慧大棚單元、所述服務端與所述移動終端通過無線網關進行信息傳輸,所述智慧大棚單元包括節點采集模塊和執行模塊,所述服務端包括數據信息處理和環境信息監控,其中;
所述節點采集模塊與所述執行模塊通過交換機進行信息傳輸,其中,所述節點采集模塊采集大棚環境特征信息并傳輸至所述服務端和所述移動終端,所述執行模塊接收所述服務端和所述移動終端的執行指令并對大棚內元件進行調節改變大棚環境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浩宏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無錫浩宏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9689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人員識別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多路藍牙的音頻傳輸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