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BIM模型的幕墻的建模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87477.9 | 申請日: | 2020-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492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1 |
| 發明(設計)人: | 孫顯峰;吳美標;王立忠;張立鵬;徐景宇;楊逸濤;謝晨熙;林敏;熊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筑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23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趙芳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濱***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bim 模型 幕墻 建模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基于BIM模型的幕墻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S1.通過節點識別軟件識別幕墻節點,并將識別到的幕墻節點上傳至幕墻建模軟件中;
S2.基于幕墻建模軟件建立幕墻3維立面網格;
S3.選取建立的3維立面網格中單元板塊的幕墻分格,并將步驟S1中識別的幕墻節點置于選取的幕墻分格的節點位,生成不同的標準板塊模版模型;
S4.根據生成的標準板塊模版模型建立整個幕墻模型;
所述步驟S3包括:
S31.通過二維節點配置工具對二維節點進行分析及解析,生成二維節點對應的規則文件;
S32.創建幕墻模型中的二維網格以及標高信息,按照標高及二維網格中的軸線,并自動識別幕墻模型的標準板塊;
S33.通過識別的幕墻節點、標準板塊的面線信息、標準板塊的面與面之間的關系信息、節點間的連接信息,逐個生成標準板塊對應的物料信息的描述;
S34.根據物料信息的描述,判斷標準板塊中是否存在相同的板塊,若否,則進行三維參數化建立標準單元的模版,并自動輸出模板的數據信息;
S35.通過標準單元板塊找到對應網格的位置,對已建立好的模版進行三維軸系變化,把對應模版的投影放置到對應的位置上,得到標準板塊模版模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BIM模型的幕墻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包括:
S11.將節點識別軟件加載到autocad軟件中;
S12.選擇所要建立的幕墻項目;
S13.選擇幕墻項目中需要識別的幕墻節點圖;
S14.識別選擇的幕墻節點圖中的各種材料節點,并編輯材料節點中截面的材料信息,并將編輯好的材料信息進行統一管理;
S15.將進行統一管理的材料信息相對應的幕墻節點上傳至幕墻建模軟件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BIM模型的幕墻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包括:
S21.繪制幕墻的平面圖折線,并將繪制好的平面圖折線存為dxf文件;
S22.基于幕墻建模軟件,對平面圖折線進行拉伸操作,生成幕墻3維立面網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BIM模型的幕墻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之后還包括:
S5.根據建立的整個幕墻模型自動生成與模型相關的數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BIM模型的幕墻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5之后還包括:
S6.顯示整個幕墻模型生成的與模型相關的數據。
6.一種基于BIM模型的幕墻的建模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識別模塊,用于通過節點識別軟件識別幕墻節點,并將識別到的幕墻節點上傳至幕墻建模軟件中;
第一建立模塊,用于基于幕墻建模軟件建立幕墻3維立面網格;
第一生成模塊,用于選取建立的3維立面網格中單元板塊的幕墻分格,并將步驟S1中識別的幕墻節點置于選取的幕墻分格的節點位,生成不同的標準板塊模版模型;
第二建立模塊,用于根據生成的標準板塊模版模型建立整個幕墻模型;
所述第一生成模塊包括:
分析模塊,用于通過二維節點配置工具對二維節點進行分析及解析,生成二維節點對應的規則文件;
創建模塊,用于創建幕墻模型中的二維網格以及標高信息,按照標高及二維網格中的軸線,并自動識別幕墻模型的標準板塊;
第二生成模塊,用于通過識別的幕墻節點、標準板塊的面線信息、標準板塊的面與面之間的關系信息、節點間的連接信息,逐個生成標準板塊對應的物料信息的描述;
判斷模塊,用于根據物料信息的描述,判斷標準板塊中是否存在相同的板塊,若否,則進行三維參數化建立標準單元的模版,并自動輸出模板的數據信息;
投影模塊,用于通過標準單元板塊找到對應網格的位置,對已建立好的模版進行三維軸系變化,把對應模版的投影放置到對應的位置上,得到標準板塊模版模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筑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筑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87477.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