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動機正時系統的匹配測試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87221.8 | 申請日: | 2020-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827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曹超;李天天;張杏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5/00 | 分類號: | G01M15/00;G01M13/00;F01L1/344;F02N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唐述燦 |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動機 正時 系統 匹配 測試 方法 裝置 存儲 介質 | ||
1.一種發動機正時系統的匹配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過計算機輔助工程CAE和/或有限元分析FEA方式對發動機的正時系統進行仿真處理,得到所述正時系統的正時鏈條中液壓張緊器的仿真泄油量,所述仿真泄油量用于指示所述液壓張緊器內部的控油盤規格;
依次確定發動機在干啟動和濕啟動情況下的運行情況,所述正時鏈條的所述液壓張緊器內部的控油盤規格為所述仿真泄油量所指示的規格,所述發動機安裝有起動機,且在所述發動機進行干啟動和濕啟動過程中,所述發動機裝配在試驗臺架上,且所述發動機的飛輪端的傳動軸與所述試驗臺架的傳動軸不連接;
當所述發動機在干啟動和濕啟動的情況下均處于平穩運行狀態時,檢測所述試驗臺架的傳動軸是否與所述發動機的飛輪端的傳動軸連接;
當檢測到所述試驗臺架的傳動軸與所述發動機的飛輪端的傳動軸連接時,控制所述試驗臺架驅動所述發動機運行,以驅動所述發動機進入倒拖啟動狀態;
在所述試驗臺架驅動所述發動機的過程中,獲取所述正時系統的匹配測試參數,所述匹配測試參數在所述發動機處于倒拖啟動狀態下產生,且所述匹配測試參數包括多個溫度閾值中每個溫度閾值對應的多個第一測試參數,所述多個第一測試參數為所述發動機的油溫為目標溫度閾值以及載荷分別為多個載荷條件下,所述發動機的轉速從第一轉速上升至第二轉速后測量得到的參數;
當所述匹配測試參數滿足所述發動機的設計參數時,確定所述正時系統設計合格,以完成對所述發動機正時系統的匹配測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確定所述發動機在干啟動和濕啟動情況下的運行情況,包括:
控制起動機驅動所述發動機進行干啟動;
在控制所述發動機在干啟動情況下運行第一時長閾值后,獲取所述正時系統中液壓張緊器的第一位移量;
當所述第一位移量小于或等于第一位移閾值時,控制所述起動機驅動所述發動機進行濕啟動;
在控制所述發動機在濕啟動情況下運行第二時長閾值后,獲取所述液壓張緊器的第二位移量;
當所述第二位移量小于或等于第二位移閾值時,確定所述發動機在所述干啟動情況下和所述濕啟動情況下均處于平穩運行狀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試驗臺架驅動所述發動機的過程中,獲取所述正時系統的匹配測試參數,包括:
在所述試驗臺架驅動所述發動機的過程中,將所述發動機的油溫閾值設置為目標溫度閾值,所述目標溫度閾值為所述多個溫度閾值中的任一溫度閾值;
當檢測到所述發動機的油溫變化為所述目標溫度閾值時,獲取所述發動機運行在所述目標溫度閾值時所述正時系統對應的多個第一測試參數;
當所述多個第一測試參數均滿足對應的設計參數時,將所述多個溫度閾值中未進行設置的溫度閾值設置為所述目標溫度閾值,并返回將所述發動機的油溫閾值設置為目標溫度閾值的操作,直至所述發動機完成在所述多個溫度閾值下的測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當檢測到所述發動機的油溫變化為所述目標溫度閾值時,獲取所述發動機運行在所述目標溫度閾值時所述正時系統對應的多個第一測試參數,包括:
當檢測到所述發動機的油溫變化為所述目標溫度閾值時,將所述發動機的載荷設置為目標載荷,所述目標載荷為多個載荷條件中的任一載荷;
在所述目標載荷下,控制所述發動機在第三時長閾值內從所述第一轉速上升至所述第二轉速;
當所述發動機的轉速由所述第一轉速上升至所述第二轉速時,獲取所述正時系統在所述目標載荷下對應的第一測試參數;
當所述第一測試參數滿足對應的設計參數時,將所述多個載荷條件中未進行設置的載荷設置為所述目標載荷,并返回將所述發動機的載荷設置為目標載荷,直至所述發動機在所述目標溫度閾值下,完成在所述多個載荷條件下的測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所述發動機的正時系統的匹配測試參數之后,還包括:
當所述匹配測試參數不滿足所述發動機的設計參數時,通過第一提示信息進行提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87221.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