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點融合系統及設計運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86009.X | 申請日: | 2020-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318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許苗壯;張軍峰;郭海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 地址: | 2100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融合 系統 設計 運行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點融合系統,包括一條排序支路,一個匯聚點和三個PMS入口;所述排序支路由三條互相平行的排序邊和航路點組成,在水平方向上呈“S”型;所述航路點分布于排序邊上;所述三條互相平行的排序邊以匯聚點為中心由外到內長度依次縮減,不同排序邊高度不同,以匯聚點為中心由外到內高度依次降低;所述排序邊與匯聚點形成的平面夾角在60°?120°之間;本發明提供的新型點融合系統及設計運行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某條排序支路交通流量過大引起的交通堵塞的問題,提高運行效率,提高排序支路的延誤時間從而增加終端區的運行容量,解決排序支路高度過高引起的航空器下降困難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民航點融合系統技術領域,主要涉及一種新型點融合系統及設計運行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民航事業的發展,空中交通流量不斷增多,航路與終端空域內的航空器數量已逐漸趨于飽和。而為了解決空域資源有限與交通需求日益增長的矛盾,為了達到規范管制員指揮工作和緩解飛行員工作負荷的目的,歐控實驗中心(EEC)提出了點融合系統(Point Merge System,PMS)的運行概念。
點融合系統的本質是基于區域導航的一種程序結構:由一個融合點和與該點等距(垂直分離)的兩條排序支路組成。旨在通過使用飛行管理系統的水平導航功能,在雷達管制條件下,實現多向進場交通流的排序優化與間隔管理,達到簡化管制任務、提升飛行情景意識的目的。目前,點融合系統已在國外多個地方實施,如挪威奧斯陸機場、愛爾蘭都柏林機場、英國希思羅機場、法國戴高樂機場、韓國仁川機場和日本羽田機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國近年來也逐漸開始對點融合系統展開相關研究,并于2019年12月在上海浦東機場和2020年1月在廣州白云機場相繼推行PMS程序。
然而,出于國情等原因,PMS在我國運行時出現以下兩個問題。
問題一:出于安全角度考慮,我國擴大了PMS上兩條排序支路的間距,以保證航空器有足夠的安全間隔。但這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一個問題,內側排序支路上的航空器想要脫離必須等待外側排序支路上的脫離航空器飛行更多的距離。如此導致PMS的容量受限,管制運行效率變低,無法充分發揮PMS的優勢。
問題二:我國大多數繁忙機場終端空域的進場航空器常集中在某一方向,如北京首都機場南側、上海浦東機場西側、廣州白云機場北側、成都雙流機場東側進場航空器占多數。如此則造成PMS內外排序支路上的交通流不匹配,極易造成PMS進場程序的設計困難與運行不暢。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點融合系統及設計運行方法,用于適應我國繁忙機場的交通需求分布,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PMS的運行容量,同時解決內側排序支路高度過高造成航空器下降困難的問題。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新型點融合系統,包括一條排序支路,一個匯聚點和三個PMS入口;所述排序支路由三條互相平行的排序邊和航路點組成,在水平方向上呈“S”型;所述航路點分布于排序邊上;所述三條互相平行的排序邊以匯聚點為中心由外到內長度依次縮減,不同排序邊高度不同,以匯聚點為中心由外到內高度依次降低;所述排序邊與匯聚點形成的平面夾角在60°-120°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三條排序邊以匯聚點為中心由外到內高度依次降低300米;不同排序邊的水平間隔范圍為10千米-12千米;以匯聚點為中心,最內側一條排序邊與匯聚點的平面距離不低于25千米。
一種采用上述新型點融合系統的設計運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進場航空器隨機選擇一個PMS入口,進場前判斷是否具備足夠距離間隔加入排序支路;
步驟S2、當進場航空器判斷距離間隔大于等于預設閾值時,加入排序支路;當進場航空器判斷距離間隔小于預設閾值時,進場航空器進行調速,并等待進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8600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