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鏡頭設備和攝像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85315.1 | 申請日: | 2020-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268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7 |
| 發明(設計)人: | 村上太郎;上原匠;伊藤大樹;野田豐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佳能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3B35/08 | 分類號: | G03B35/08;G03B17/17;G03B17/14;G02B7/04;G02B15/14;H04N13/23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魏啟學律師事務所 11398 | 代理人: | 魏啟學 |
| 地址: | 日本東京都大***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鏡頭 設備 攝像 | ||
鏡頭設備和攝像設備。鏡頭設備包括:第一光學系統;第二光學系統,其與所述第一光學系統平行地布置;以及鏡頭接口,其能夠附接于相機主體。所述第一光學系統和所述第二光學系統中的每一者均從被攝體側到像側依次具有第一光軸、第二光軸和第三光軸。所述第一光學系統的第一光軸與所述第二光學系統的第一光軸之間的距離長于所述鏡頭接口的直徑,并且所述第一光學系統的第三光軸與所述第二光學系統的第三光軸之間的距離短于所述鏡頭接口的直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鏡頭設備和攝像設備,該鏡頭設備和該攝像設備均能夠提供立體攝像。
背景技術
日本特開2012-3022號公報公開了一種立體攝像光學系統,其包括以預定距離(基線長度)平行間隔開的兩個光學系統,并且在單個圖像傳感器上平行成像兩個成像圓(image?circle)?;€長度越長,圖像的觀察者會越強地感覺到立體效果。根據距被攝體的距離確定產生自然的立體效果的基線長度,并且如果以在距被攝體的距離的1/20至1/100的范圍的基線長度拍攝圖像,則獲得自然的立體效果。如果基線長度長于該范圍,則立體效果太強,而如果基線長度短于該范圍,則立體效果太弱。為了改變基線長度,需要使這兩個光學系統彼此靠近或遠離。然而,當兩個光學系統的圖像并排形成于單個圖像傳感器時,這些圖像不能被分開超過圖像傳感器的受光范圍,另一方面,這兩個圖像不能以彼此靠近到使這兩個圖像彼此重疊的程度。
因此,日本特開2012-113281號公報公開了一種立體攝像光學系統,其可以通過使右眼光學系統和左眼光學系統中的光圈(孔徑光闌)向它們的光軸偏置來改變基線長度而無需移動配置于圖像傳感器的兩個圖像位置。
然而,日本特開2012-113281號公報公開的立體攝像光學系統不能在光圈打開的情況下改變基線長度。在該立體攝像光學系統中,基線長度的可變范圍被限制為光圈的開口直徑的范圍。由于日本特開2012-3022號公報和日本特開2012-113281號公報中公開的立體攝像光學系統在鏡頭接口中提供了兩個獨立的光學系統,因此為了使作為兩個光學系統之間的距離的基線長度增大,必須增大鏡頭接口的直徑。
人眼之間的平均間隔為大約60mm至65mm,并且為了獲得與人眼的立體效果類似的更自然的立體效果,必須使用具有相等基線長度的光學系統。然而,這需要鏡頭接口的直徑為60mm或更大,使得鏡頭設備和攝像設備大型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緊湊型鏡頭設備和攝像設備,該鏡頭設備和該攝像設備均可以通過適當地設定基線長度來獲得自然的立體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的鏡頭設備包括:第一光學系統;第二光學系統,其與所述第一光學系統平行地布置;以及鏡頭接口,其能夠附接于相機主體。所述第一光學系統和所述第二光學系統中的每一者均從被攝體側到像側依次具有第一光軸、第二光軸和第三光軸。所述第一光學系統的第一光軸與所述第二光學系統的第一光軸之間的距離長于所述鏡頭接口的直徑,并且所述第一光學系統的第三光軸與所述第二光學系統的第三光軸之間的距離短于所述鏡頭接口的直徑。
另外,具有上述鏡頭設備的攝像設備構成本發明的另一方面。
從以下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將變得明顯。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鏡頭設備的截面圖。
圖2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光學系統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鏡頭設備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鏡頭設備的另一分解立體圖。
圖5示出了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鏡頭設備與成像圓之間的位置關系。
圖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攝像設備。
圖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攝像設備中的調焦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佳能株式會社,未經佳能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853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