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區塊鏈跨鏈交易模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85010.0 | 申請日: | 2020-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1647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紹華;戴炳榮;宋俊典;楊琳;李超;曠志光;劉豐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6Q40/04 | 分類號: | G06Q40/04;G06Q20/38;G06F21/64;G06F21/60;G06F16/27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孟旭彤 |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閔***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區塊 鏈跨鏈 交易 模型 方法 | ||
1.一種跨鏈交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包括,
區塊鏈發起交易模塊,用于待交易用戶和公證人協商后續交易密鑰以執行交易;
設定轉賬資產合約模塊,用于所述待交易用戶和公證人根據交易內容及協商密鑰填寫轉賬資產合約;
執行轉賬資產合約模塊,用于所述待交易用戶和公證人執行轉賬資產合約進行交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區塊鏈發起交易模塊發起區塊鏈跨鏈交易時,待交易用戶使用Diffle-Hellman算法+公私鑰簽名機制來協商只有交易雙方知道的交易密鑰,公證人根據哈希運算,提供只有公證人才知道的密鑰哈希過后的哈希值。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Diffle-Hellman算法+公私鑰簽名機制的協商包括以下步驟:
這里,假設存在待交易用戶A、B產生秘密密鑰,
S101.通信雙方在交換協議前每一方都有一個用于簽名的非對稱密鑰對,這個用來做簽名認證,密鑰對的公鑰需要在會話開始前共享,即會話前用戶A的簽名非對稱密鑰對(PA,SA),其中公鑰PA全局公開,用戶B的簽名非對稱密鑰對(PB,SB),其中公鑰PB全局公開;
S102.雙方約定大素數q和它的一個本原根α,其中α<q,這些步驟在會話開始前共享能夠降低會話完成的復雜性;
S103.進行會話過程,包括以下步驟,其中任一步驟未完成,則協議交換過程停止,
(1)用戶A隨機產生一個數(私鑰)x,x<q,并計算公鑰YA=αx mod q,發送給用戶B;
(2)用戶B隨機產生一個數(私鑰)y,y<q,并計算公鑰YB=αb mod q;
(3)用戶B計算αy,αx的hash,然后使用非對稱私鑰SB對該hash進行簽名,然后使用會話密鑰K對該簽名進行加密,用戶B將加密后的簽名EK(SB(αy,αx))及公鑰αy發送給用戶A;
(4)此時,用戶A手握用戶B發過來的公鑰YB,結合自己的私鑰x計算會話密鑰;
(5)用戶A使用會話密鑰K解密簽名消息,再用用戶B的簽名公鑰PB驗證用戶B的簽名;
(6)用戶A計算(αx,αy)的hash,然后使用非對稱私鑰SA對該hash進行簽名,然后使用會話密鑰K對該簽名進行加密,用戶A將加密后的簽名EK(SA(αx,αy))發送給用戶B;
(7)用戶A計算(αx,αy)的hash,然后使用非對稱私鑰SA對該hash進行簽名,然后使用會話密鑰K對該簽名進行加密,用戶A將加密后的簽名EK(SA(αx,αy))發送給用戶B;
(8)用戶B利用會話密鑰和用戶A的公鑰PA解密并驗證用戶A的簽名;
(9)以上所有步驟順利完成之后用戶A與用戶B相互認證,并且擁有了共享密鑰,K,密鑰K可由于加密進一步的通信。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定轉賬資產合約模塊在設定轉賬資產合約時,待交易雙方用戶各自填寫轉賬資產合約鎖定各自資產,設置解鎖條件,
所述合約的填寫信息包括轉賬信息、解鎖條件一中設置的Diffle-Hellman算法協商的公鑰及其對應的參數、解鎖條件二中填寫的公證人提供的哈希密鑰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中心,未經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8501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