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熱真空試驗環境下溫度場測量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82703.4 | 申請日: | 2020-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8454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4 |
| 發明(設計)人: | 唐小軍;閆少文;穆城;嚴振剛;任紅濤;劉瑩;黃小凱;唐嘉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衛星制造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J5/00 | 分類號: | G01J5/00;G01J5/061;G01J5/02;G01J5/04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天科技專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臧春喜 |
| 地址: | 10019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真空 試驗 環境 溫度場 測量 系統 | ||
1.一種熱真空試驗環境下溫度場測量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保護艙測控模塊、紅外測溫頭(1)、柔性大視場調節機構(2)、紅外測溫頭控制線路(4)、溫度場測量軟件及計算機(5)、加熱板控制線路(12)、保護艙測控溫器(13)、保護艙采集與處理系統(14)、測溫傳感器線路(15)、熱真空環境模擬罐體(17)、熱沉(18)、冷板(19)、紅外加熱燈陣(20)和被測試件(21);
保護艙測控模塊、紅外測溫頭(1)、柔性大視場調節機構(2)、熱沉(18)、冷板(19)、紅外加熱燈陣(20)和被測試件(21)設置在熱真空環境模擬罐體(17)內;其中,保護艙測控模塊設置于熱沉(18)與紅外加熱燈陣(20)之間區域;紅外加熱燈陣(20)設置在冷板(19)外側;柔性大視場調節機構(2)的一端貫穿熱沉(18)后與熱真空環境模擬罐體(17)頂部連接,另一端與保護艙測控模塊及紅外測溫頭(1)連接;測量時,被測試件(21)安裝在冷板(19)上;
溫度場測量軟件及計算機(5)、保護艙測控溫器(13)和保護艙采集與處理系統(14)設置在熱真空環境模擬罐體(17)外;其中,溫度場測量軟件及計算機(5)通過紅外測溫頭控制線路(4)與紅外測溫頭(1)連接,保護艙測控模塊通過測溫傳感器線路(15)依次連接保護艙測控溫器(13)和保護艙采集與處理系統(14),保護艙測控模塊通過加熱板控制線路(12)依次連接保護艙測控溫器(13)和保護艙采集與處理系統(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真空試驗環境下溫度場測量系統,其特征在于,保護艙測控模塊,包括:高紅外透射鍺玻璃片(3)、加熱板a(7)、加熱板b(8)、紅外測溫頭保護艙(9)、測溫傳感器a(10)和測溫傳感器b(11);
紅外測溫頭(1)通過接口安裝于紅外測溫頭保護艙(9)的末端內側;
紅外測溫頭保護艙(9)的末端外側與柔性大視場調節機構(2)前端預留的接口連接,高紅外透射鍺玻璃片(3)通過密封墊鑲嵌于紅外測溫頭保護艙(9)的前端,將紅外測溫頭(1)密封在紅外測溫頭保護艙(9)內;
加熱板a(7)和加熱板b(8)分別粘貼在紅外測溫頭保護艙(9)的內壁兩側;
測溫傳感器a(10)和測溫傳感器b(11)分別粘貼在紅外測溫頭(1)表面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真空試驗環境下溫度場測量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真空穿艙接口a(6)和真空穿艙接口b(16);其中,真空穿艙接口a(6)和真空穿艙接口b(16)設置在熱真空環境模擬罐體(17)上;
紅外測溫頭控制線路(4)的一端與紅外測溫頭(1)連接,另一端穿過真空穿艙接口a(6)后與溫度場測量軟件及計算機(5)連接;
加熱板控制線路(12)的一端分別與加熱板a(7)和加熱板b(8)連接,另一端穿過真空穿艙接口b(16)后連接保護艙測控溫器(13)和保護艙采集與處理系統(14);
測溫傳感器線路(15)的一端分別與測溫傳感器a(10)和測溫傳感器b(11)連接,另一端穿過真空穿艙接口b(16)后連接保護艙測控溫器(13)和保護艙采集與處理系統(14)。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真空試驗環境下溫度場測量系統,其特征在于,紅外測溫頭保護艙(9)內部常壓介質為干燥氮氣。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真空試驗環境下溫度場測量系統,其特征在于,高紅外透射鍺玻璃片(3)的厚度為不小于5mm。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真空試驗環境下溫度場測量系統,其特征在于,紅外測溫頭(1)視場垂直于被測試件(21)的被測區域,且位于被測區域中間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衛星制造廠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衛星制造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8270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