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市政水管壓力試驗的水循環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78875.4 | 申請日: | 2020-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262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干杰軍;苑立雙;陳炬元;王立劍;李林原;張龍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三局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3/00 | 分類號: | G01M13/00;G01N3/12;G01L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趙萬凱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市東***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市政 水管 壓力 試驗 水循環 裝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申請涉及一種用于市政水管壓力試驗的水循環裝置及其使用方法,水循環裝置包括用于連接在管道上的循環組件,以及對管道內補充壓力的補壓裝置,所述循環組件上設置有分別能與管道連通的進水端和出水端,所述進水端和所述出水端均能閉合,出水端至少設置有一個,出水端上安裝有用于截止試壓水流向循環組件的單向閥。本申請具有提高試壓水的循環使用率,減少浪費水資源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市政水管試驗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市政水管壓力試驗的水循環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給水管道試壓是壓力管道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市政給水管道試壓常采用水壓試驗的方式。水壓試驗前應做好水源的引接、排水的疏導方案。
在管道試驗段上游的頂端及管道中段的高點,分別設有用于排除管道內部氣體的排氣閥,管道的下游端上還安裝有用于顯示管道內部壓力的壓力計。
當對給水管道完成水壓試驗后,再將管道內的水排出。
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發明人認為,由于管道試驗段的容量較大,所以將完成試驗后的水直接排出,存在有嚴重浪費水資源的缺陷。
發明內容
為了改善水管壓力試驗對水資源造成浪費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用于市政水管壓力試驗的水循環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的一種用于市政水管壓力試驗的水循環裝置,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市政水管壓力試驗的水循環裝置,包括用于連接在管道上的循環組件,以及對管道內補充壓力的補壓裝置,所述循環組件上設置有分別能與管道連通的進水端和出水端,所述進水端和所述出水端均能閉合,出水端至少設置有一個,出水端上安裝有用于截止試壓水流向循環組件的單向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至少一個出水端的循環組件,最少能同時連通兩根管道,從而可以將完成壓力試驗的管道內的水循環抽至待試驗的空管道內,從而能夠對試壓水形成循環使用,提高試壓水的利用率,大大減少對試壓水的浪費。通過補壓裝置對下一根管道進行充壓,從而使得第二根管道內部達到壓力試驗的額定壓力值,繼而可以對第二管道進行壓力試驗。
優選的,所述循環組件包括循環泵,以及分別連接在循環泵進水端和出水端上的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水管遠離循環泵的一端能連接在管道上,所述第一水管上安裝有第一球閥,所述第二水管上安裝有第二球閥,所述單向閥位于第二球閥與循環泵之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使用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便于將水循環裝置與管道進行連接,第一球閥和第二球閥能夠較為穩定地將兩根水管進行封堵,從而保證管道在進行壓力試驗時不會受到水循環裝置的影響。
優選的,所述第一水管與第二水管之間安裝有連通兩者的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上安裝有第三球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打開第二管道的排氣組件,打開第三球閥后,第三水管將第一水管與第二水管連通,使得第一管道與第二管道形成連通器,從而能夠使得第一管道內的部分試壓水自動循環至第二管道內,減少對循環泵的使用,設計合理,節約電能,還能有效延長循環泵的使用壽命。
優選的,所述循環泵的進水端上安裝有流量開關。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根據完成壓力試驗的管道的容量對流量開關預先設定流量值,當循環泵接近把試壓水抽完后,流量開關對循環泵進行斷電處理,從而能夠避免循環泵空載運行。
優選的,所述補壓裝置的輸出端與第一水管連接,在第一水管上還安裝有第四球閥,所述第四球閥位于補壓裝置與循環泵之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補壓裝置能夠分別通過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對兩根管道進行補壓,此外補壓裝置與第一水管連接后,使得水循環裝置更為一體化,便于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三局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建三局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7887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