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氣動人工肌肉智能減負柔性懸浮背包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75529.0 | 申請日: | 2020-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430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30 |
| 發明(設計)人: | 鄭小飛;王斌銳;王凌;金英連;周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計量大學 |
| 主分類號: | A45F3/04 | 分類號: | A45F3/04;A45C1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奧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72 | 代理人: | 趙梅;王佳健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氣動 人工 肌肉 智能 減負 柔性 懸浮 背包 | ||
1.一種基于氣動人工肌肉智能減負柔性懸浮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載重物的背包本體、與身體連接的身體背帶裝置以及用來連接兩者的PAM智能柔性連接系統,背包本體通過PAM智能柔性連接系統能夠實現相對于身體背帶裝置的旋轉和上下滑動;
所述背包本體包括包體、軟襯條和連接板,軟襯條設于包體內側和連接板之間,包體內側、軟襯條、連接板三者固定連接;連接板與PAM智能柔性連接系統的平面旋轉軸承的前端固定連接;
所述身體背帶裝置包括背帶、襯墊和交叉支撐桿,襯墊包括上襯墊和下襯墊,分別設于交叉支撐桿的上端和下端,背帶設置在襯墊上或者設置在交叉支撐桿上;
所述PAM智能柔性連接系統包括PAM組件、支撐桿、導軌組件、軸承組件、智能控制盒、電池塊,PAM組件包括4個PAM元件,PAM元件是氣動人工肌肉,PAM元件由編制網和軟氣管制成,4個PAM元件分布為上面兩個下面兩個,左右對稱分布,左右對稱的PAM元件規格相同,從上至下,PAM元件規格由粗至細,上面兩個PAM元件上端分別和支撐桿左端、右端固定連接,下端分別和連接板中間靠上左側、右側固定連接,下面兩個PAM元件下端分別和智能控制盒左端、右端固定連接,上端分別和連接板中間靠下左側、右側固定連接;導軌組件包括兩個導軌和四個滑塊,兩個導軌分別位于支撐桿靠中間的左、右兩側,每個導軌內均設置有兩個滑塊,導軌上下兩端均設有橡膠墊,滑塊上下兩端均設有減速阻尼裝置;所述軸承組件包括軸承連接件和平面旋轉軸承,軸承連接件后端連接四個滑塊,軸承連接件前端連接平面旋轉軸承后端;智能控制盒包括第一MPU、第二MPU、主控制板、多個電磁閥、微型壓縮氣泵、儲氣盒和智能控制盒盒體及蓋子,第一MPU安裝在背包本體的包體中間開設的方口內,第二MPU安裝在身體背帶裝置的下襯墊中間開設的方口內,第一MPU、第二MPU分別和主控制板通信連接,電磁閥數量和PAM元件數量匹配,電磁閥為一進兩出的電磁閥,進氣口和儲氣盒連接,兩出氣口分別通過氣管連接兩左右對稱設置的PAM元件,電磁閥和主控制板通信連接,儲氣盒和微型壓縮氣泵連接,主控制板、電磁閥、儲氣盒和微型壓縮氣泵設置于智能控制盒盒體內,智能控制盒蓋子蓋設于智能控制盒盒體上;兩個導軌的上端分別固定連接在支撐桿靠中間左、右兩側,兩個導軌的下端插入智能控制盒上面靠中間的兩方口,并和智能控制盒固定連接,電池塊電源接口在下方,電池塊下端插入智能控制盒上面中間的方口,并與兩導軌固定連接;支撐桿和智能控制盒分別與身體背帶裝置的交叉支撐桿的上端、下端固定連接;
PAM元件初始狀態為充氣狀態,具有預緊力;安裝在包體上的第一MPU收集包體及重物的加速度值,安裝在下襯墊上的第二MPU收集人行動時即身體背帶裝置的加速度值,主控制板接收兩塊MPU的波段,分析出相位頻率差,控制電磁閥的開閉,使PAM元件伸縮反方向運動達到背包本體和身體背帶裝置相位頻率差,達到智能減負效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氣動人工肌肉智能減負柔性懸浮背包,其特征在于,上面兩個PAM元件規格為10mm粗,下面兩個PAM元件規格為5mm粗。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氣動人工肌肉智能減負柔性懸浮背包,其特征在于,PAM元件在充氣后可進一步壓縮長度至少為5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氣動人工肌肉智能減負柔性懸浮背包,其特征在于,軟襯條為左右兩側各一條。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氣動人工肌肉智能減負柔性懸浮背包,其特征在于,襯墊為高密度編織布襯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氣動人工肌肉智能減負柔性懸浮背包,其特征在于,身體背帶裝置還包括腰帶。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氣動人工肌肉智能減負柔性懸浮背包,其特征在于,連接板、交叉支撐桿、支撐桿、導軌、滑塊、軸承連接件、平面旋轉軸承、智能控制盒盒體及蓋子為鋁合金材質;軟襯條為橡膠材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計量大學,未經中國計量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7552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三維導電骨架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 下一篇:基于局部模式變換的心電圖分類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