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配件生產用QT700-8球墨鑄鐵件及其生產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75363.2 | 申請日: | 2020-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639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1 |
| 發明(設計)人: | 余海光;吳秀金;魯程國;游小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德際福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7/04 | 分類號: | C22C37/04;C22C37/10;C22C33/10 |
| 代理公司: | 溫州甌越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張玲玲 |
| 地址: | 352100 福建省寧***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配件 生產 qt700 球墨鑄鐵 及其 生產工藝 | ||
本發明涉及汽車配件生產用QT700?8球墨鑄鐵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組分:(4.50~4.80)%C,(1.70~2.0)%Si,Mn<0.20%,P<0.03%,S≤0.01%,(0.30~0.4)%Cu,Sn<0.02%,Bi<0.02%,Sb:0.01?0.020%、S:≤0.035%、Mg:0.038?0.06%、RE:0.02?0.04%,余量為鐵及不可避免的雜質,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所用原材料與生產普通球墨鑄鐵件相同,本發明鑄造工藝簡單,適用于普通的粘土濕型砂,本發明配料工藝和生產工藝適用于工業化批量生產,且力學性能的穩定性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配件鑄鐵件領域,具體涉及汽車配件生產用QT700-8球墨鑄鐵件及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球墨鑄鐵是20世紀4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一種鑄造合金,它是向鐵水中加入球化劑和孕育劑而得到的球狀石墨鑄鐵。由于石墨呈球狀,其機械性能遠遠超過灰鑄鐵,優于可鍛鑄鐵,甚至接近鋼材,而價格低于鋼,并且有許多優良使用性能,如應力集中性低、抗沖擊性好等。因此,許多重要機械零件,如曲軸、連桿、閥體、缸套等均可采用球墨鑄鐵,以節約鋼材、降低成本,球墨鑄鐵件自問世以來,因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鑄造性能得以迅速發展,已成為重要的工程材料,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家標準GB/T1348-2009《球墨鑄鐵件》規定的球墨鑄鐵件共有14個牌號,一般是低強度高延伸率或高強度低延伸率,這些牌號的球墨鑄鐵已經廣泛的應用于各個領域,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很多鑄鋼件產品逐漸要求由高強度高韌性的球墨鑄鐵件替代,特別是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商用車向著重載、高速、低能耗方向發展,汽車空載輕量化的需求不斷增加,也催生了汽車零部件對高強度高韌性鑄態球墨鑄鐵件的需求。
為適應高強度、高韌性的球墨鑄鐵件的需求,必須研發出一系列具有高強度、高韌性的新型球墨鑄鐵件材料,而目前國外該類產品的研發僅有瑞士的GF公司形成系列化產品,正進行推廣應用階段,國內對高強度高韌性球墨鑄鐵的研究主要是通過熱處理后獲得,還沒有能夠滿足工業化批量生產的穩定工藝。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
提供汽車配件生產用QT700-8球墨鑄鐵件及其生產工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汽車配件生產用QT700-8球墨鑄鐵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組分:(4.50~4.80)%C,(1.70~2.0)%Si,Mn<0.20%,P<0.03%,S≤0.01%,(0.30~0.4)%Cu,Sn<0.02%,Bi<0.02%,Sb:0.01-0.020%、S:≤0.035%、Mg:0.038-0.06%、RE:0.02-0.04%,余量為鐵及不可避免的雜質。
上述的汽車配件生產用QT700-8球墨鑄鐵件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QT700-8球墨鑄鐵件的金相組織為:無碳化物的珠光體≥85%,石墨球數為100-150個/ mm2,球化等級1-3級,球徑大小6-7級,力學性能為:抗拉強度Rm≥750MPa,延伸率A≥9%。
本發明還涉及汽車配件生產用QT700-8球墨鑄鐵件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
S1:配料:按一定質量百分比配置原料;
S2:第一次熔化:將廢鋼總量的65%和球鐵鐵屑總量的65%投入至電爐中,調節電爐功率≤80%最大功率,加熱熔化,;
S3:第二次熔化:將增碳劑、硅鐵、錳鐵、鉬鐵、剩余的廢鋼和剩余的球鐵鐵屑投入上述電爐中,調節電爐功率=100%最大功率,升溫至1380-14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德際福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寧德際福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753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