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板栗樹降冠改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74497.2 | 申請日: | 2020-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870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東晨;粱義春;榮艷菊;孫源蔚;王志彥;郭聰聰;王蓬;王艷蕊;商賀利;張樹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省林業和草原技術推廣總站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2/3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開言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趙俊嬌 |
| 地址: | 05008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板栗 樹降冠 改造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板栗樹降冠改造方法,其包括:S1:選擇板栗嫁接部位進行截干;S2:用插皮接方法圍繞截干360°進行多頭嫁接;S3:在截干上方安裝傘狀整形裝置,該傘狀整形裝置的內側傘面與接穗最上端芽保持一定間距,且該傘狀整形裝置的四周邊緣超出板栗樹樹干的周面一定距離;借助該傘狀整形裝置和植物趨光原理,引導接穗發芽后的新生枝條傾斜著向該傘狀整形裝置的四周邊緣擴散生長。本發明的方法可實現板栗大樹降冠,可有效降低板栗管理強度,減少生產成本,降低板栗生產事故及危害發生,改變枝條直立旺長的現象,促進枝條平行往外生長,提高樹體通風透光,促進板栗生長和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是對板栗大樹的整形降冠改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板栗市場價格穩定,板栗種植生產前景廣闊,農民生產和管理積極性較高。板栗生產已成為山區農民增收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板栗盛果期樹的樹體高大,管理較為不便,尤其是修剪和采收時要爬高操作,一是增加管理用工,造成生產成本增加;二是樹上操作時危險系數增大,摔傷事故時有發生,不利于板栗管理及生產安全;三是從業人員多為50歲以上,樹體高大管理困難,造成板栗管理不到位或基本不管理,形成了板栗樹年年向上“追高生長”和大幅擴冠,導致板栗園通風透光性較差、產量少、品質低等問題。板栗是喜光樹種,改善光照條件能顯著提升板栗產量和質量。目前,有些地區針對高郁閉板栗園進行了間伐,雖然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通風透光條件,但留存的板栗樹由于郁閉等原因,形成板栗樹內膛光禿、結果部位外移,造成板栗產量低、效益差等低效林生產局面。
為了解決這些技術問題,需要對板栗樹進行降冠改造。但是,目前尚未有人提出一套科學且操作簡便、容易掌握的改造方案可供參考。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板栗樹降冠改造方法,通過技術手段促進板栗大樹整形降冠,用以解決板栗大樹管理不便、通風透光差,以及大樹降冠后枝條直立生長過旺等技術難題,達到板栗管理簡便,通風透光好,栗果優質、豐產的目的。
(二)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
一種板栗樹降冠改造方法,包括:
S1:選擇板栗嫁接部位進行截干;
S2:用插皮接方法圍繞截干360°進行多頭嫁接;
S3:在截干上方安裝傘狀整形裝置,該傘狀整形裝置的內側傘面與接穗最上端芽保持一定間距,且該傘狀整形裝置的四周邊緣超出板栗樹樹干的周面一定距離;借助該傘狀整形裝置和植物趨光原理,引導接穗發芽后的新生枝條傾斜著向該傘狀整形裝置的四周邊緣擴散生長。
根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步驟S1中,板栗樹胸徑為8-15cm時,截干位置距離地面60-90cm。一般來說,截干位置根據板栗樹胸徑大小確定;板栗樹胸徑越大,截干位置距離地面越高;否則,截干位置距離地面越低。板栗樹胸徑越粗壯,則可以在適當高的位置截干,也能保證具有傘狀大樹冠的板栗樹的抗風性;反之,則需在較低的位置截干,以防止傘狀大樹冠招風導致樹干被風刮斷。
根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步驟S2中,嫁接后,使用塑料布繞著截干周緣反復纏繞以將接穗包纏固定在截干周圍;在包纏接穗時,使塑料布頂端邊緣高出截干頂面1-2cm,以形成一個周圍由塑料布作圍擋的凹狀儲物結構;該凹狀儲物結構內填充有濕土,填充濕土后再用塑料布包裹,以防止截干處風干而影響接穗發芽。
根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步驟S2中,在濕土上部先覆蓋一層紙,最后再用塑料布包好。
根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步驟S2中,濕土是來自板栗樹栽植地的地下深度≥20cm的濕潤土壤。就地取土,板栗樹具有更好的適應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省林業和草原技術推廣總站,未經河北省林業和草原技術推廣總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7449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