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長后工作距光學無熱化長波紅外鏡頭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73834.6 | 申請日: | 2020-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658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0 |
| 發明(設計)人: | 徐亮;徐睆垚;徐寒楊;劉文清;劉建國;沈先春;鄧亞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2B13/14 | 分類號: | G02B13/14;G02B13/18;G02B1/00;G02B7/00;G02B7/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張祥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工作 光學 熱化 長波 紅外 鏡頭 | ||
1.一種長后工作距光學無熱化長波紅外鏡頭,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線入射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正光焦鏡片、負光焦鏡片、第二正光焦鏡片、濾光片和用于接收畫面的探測器,所述第一正光焦鏡片和C均以硫系玻璃成型,負光焦鏡片以硒化鋅玻璃成型;所述負光焦鏡片與第二正光焦鏡片之間設置有光闌隔圈,所述第一正光焦鏡片與負光焦鏡片之間的空氣間隔是10mm,所述負光焦鏡片和光闌隔圈中的光闌的空氣間隔是2mm,所述光闌與第二正光焦鏡片之間的空氣間隔為2mm,所述探測器的像元尺寸為17μm,探測器前1mm處設有1mm厚的保護窗,第二正光焦鏡片與探測器之間的空氣間隔為40.53mm,所述濾光片處于第二正光焦鏡片與探測器之間的任意位置;
以光線入射方向分別對各鏡片表面順序編號為S1~S6,其中S2面為偶次非球面,S5面為二元衍射面;其余面均為標準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后工作距光學無熱化長波紅外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闌隔圈為環形隔圈,所述光闌隔圈的內部的環形面設置有一圈起到光闌作用的凸起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后工作距光學無熱化長波紅外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測器為非制冷探測器,分辨率為640*51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后工作距光學無熱化長波紅外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窗的材質為鍺玻璃。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后工作距光學無熱化長波紅外鏡頭,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鏡筒,沿光線入射方向,所述鏡筒內依次固定有前壓圈、第一正光焦鏡片、負光焦鏡片、光闌隔圈、第二正光焦鏡片和后壓圈;前壓圈與第一正光焦鏡片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圈。
6.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長后工作距光學無熱化長波紅外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鏡筒內部沿入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限位臺階、第三配合面和第四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的直徑大于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的直徑小于第三配合面,第四配合面的直徑大于第三配合面;所述限位臺階相對于第二配合面和第三配合面向內側突出;所述第一正光焦鏡片與第二配合面配合,前壓圈與第一配合面配合并緊壓第一正光焦鏡片的S1面,所述第一密封圈被限制在前壓圈、S1面和第一配合面圍合的區間內;所述第一正光焦鏡片的S2面與限位臺階朝向第二配合面一側的臺階面抵接;負光焦鏡片的S3面與限位臺階朝向第三配合面的臺階面抵接,所述負光焦鏡片、光闌隔圈、第二正光焦鏡片設置于第三配合面上,所述后壓圈與第四配合面固定配合并與第二正光焦鏡片的S6面抵接配合。
7.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長后工作距光學無熱化長波紅外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鏡筒朝向濾光片的一端為鏡筒后端,后端外表面能夠與多光譜相機連接,后端的外表面上還設置有第二密封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7383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