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軸承冷卻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69861.6 | 申請日: | 2020-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818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姜永強;吳哲;印雪梅;韓方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16C35/06 | 分類號: | F16C35/06;F16C33/58;F16C33/66;F16C33/78;F16C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郭鵬鵬 |
| 地址: | 110015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軸承 冷卻 結構 | ||
1.一種軸承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軸頸(1),其內壁具有環形軸頸集油槽,其外壁具有多個沿周向分布的軸頸甩油孔;各個所述軸頸甩油孔與所述環形軸頸集油槽連通;
軸承(2),其外圈套接在所述軸徑(1)上;所述外圈上具有多個軸承進油孔;每個所述軸承進油孔對應與一個所述軸頸甩油孔連通;
軸承冷卻噴油嘴(3),在所述軸頸(1)內設置,以能夠向所述環形軸頸集油槽中噴射滑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承冷卻噴油嘴(3)背向所述軸頸(1)的轉動方向傾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
軸承座(4),套接在所述軸承(2)的外圈上;
軸承擋板(5),其邊緣與所述軸承座(4)連接,其上具有供油孔、回油孔;所述供油孔與所述軸承冷卻噴油嘴(3)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軸承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
供油管(6),其一端與所述供油孔連通,另一端用以與滑油源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軸承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
回油管(7),其一端與所述回油孔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軸承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
軸頸擋板(8),在所述軸頸(1)內設置,其邊緣于所述軸頸(1)內壁連接;所述軸承冷卻噴油嘴(3)位于所述軸頸擋板(8)、所述軸承擋板(5)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軸承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頸擋板(8)朝向所述軸承擋板(5)的一側具有環形連接邊(9);所述環形連接邊(9)與所述軸頸(1)內壁貼合,覆蓋所述環形軸頸集油槽;所述環形連接邊(9)內壁具有環形連接邊集油槽,外壁具有多個沿周向分布的連接邊甩油孔;各個所述連接邊甩油孔連通所述環形連接邊集油槽、環形軸頸集油槽;
所述軸承冷卻噴油嘴(3)能夠向所述環形連接邊集油槽中噴射滑油。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軸承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頸擋板(8)與所述軸頸(1)內壁之間具有環形密封槽;
所述軸承冷卻結構還包括:
密封圈(10),在所述環形密封槽內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軸承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頸內壁具有外側環形集油槽,外壁具有多個沿周向分布的外側甩油孔;各個所述外側甩油孔與所述外側環形集油槽連通;
所述環形連接邊(9)覆蓋所述外側環形集油槽,內壁具有內側環形集油槽,外壁具有多個沿周向分布的內側甩油孔;各個所述內側甩油孔連通所述外側環形集油槽、內側環形集油槽;
所述軸承冷卻結構還包括:
噴油管(11),一端與所述供油孔連通;所述軸承冷卻噴油嘴(3)在所述噴油管(11)上設置;
石墨跑道冷卻噴油嘴(12),在所述噴油管(11)上設置,能夠向所述外側環形集油槽中噴射滑油;
軸承封嚴座(13),套設在所述軸頸(1)上,與所述軸承座(4)連接;所述軸承(2)位于所述軸承封嚴座(13)、所述軸承擋板(5)之間;
石墨封嚴裝置(14),在所述軸承封嚴座(13)、所述軸頸(1)之間設置;各個所述外側甩油孔位于所述石墨密封裝置(14)、所述軸承(2)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軸承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墨跑道冷卻噴油嘴(12)背向所述軸頸(1)的轉動方向傾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6986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