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交聯型聚醚酯酰胺類減水劑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69302.5 | 申請日: | 2020-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725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0 |
| 發明(設計)人: | 周玉瑩;于洪波;王貴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奧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F283/06 | 分類號: | C08F283/06;C08F220/54;C08F220/06;C08F222/14;C08F220/04;C08G65/26;C04B24/26;C04B103/30 |
| 代理公司: | 吉林新發惠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2216 | 代理人: | 高佳佳 |
| 地址: | 132000 吉林省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交聯 型聚醚酯酰胺類減 水劑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是一種聚醚酯酰胺類減水劑及其制備方法,利用本發明的方法得到的聚醚酯酰胺類減水劑,采用酯基交聯,當體系呈強堿性時,部分酯基解離,逐步釋放單鏈梳狀聚羧酸結構、聚醚酰胺以及聚醚多元醇結構,酰胺結構可使混凝土坍落度保持能力更好,羧基和酯基為具有保塑功能的單體,使得該減水劑兼有早強和保坍功能,而解離逐步進行,可在性對較長的時間內釋放可供水泥顆粒吸附的減水劑分子,可提高水泥的初始流動性,并較長時間內保持穩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減水劑技的制備術領域,特別是一種交聯型聚醚酯酰胺類減水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對于大型工程建設,預制構件的生產效率是縮短工期、節省成本的關鍵,使用減水劑或減水類復合外加劑提高混凝土的強度,特別是早期強度,不但有利于節能降耗,而且能夠加快模具周轉率,提高預制構件生產效率。此外,商用混凝土攪拌站遠離市區,通常借助攪拌運輸車運送,高保坍又成為必須考慮的因素,混凝土長距離運輸中坍落度處于不斷損失的狀態,若增大水灰比,可提高坍落度,但與此同時水泥砂漿的結構變得疏松,孔隙率增大,凝結時間延長,直接影響混凝土后期強度,若采用復配保坍劑、早強劑等方法,又使得復配組分不易控制,相容性差等問題,無法滿足早強型減水劑對于坍落度的要求。
對于上述問題,專利CN102924733A公開了一種酰胺基交聯的聚羧酸減水劑,以酰胺基堿水解的方式緩釋羧酸分子的方式,改善初始流動度,并不具備顯著的保坍和早強作用。譚俊華研究了一種早強保坍型聚羧酸減水劑,以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N-羥甲基丙烯酰胺為原料,加入自制的含較多羧基和羥基的功能大單體,兼具早強和保坍作用,但若長距離運輸,坍落度會存在明顯的損失,后期強度也不會有明顯改善。
發明內容
為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一種交聯型聚醚酯酰胺類減水劑及制備方法,制備方法的步驟為:
S1:起始劑烯丙基胺與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發生親核取代反應,生成中間體;
S2:待反應完成后,向體系中繼續加入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在堿性催化劑作用下,所述中間體與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繼續進行取代反應,制得不飽和聚醚酰胺;
S3:將S2制得的不飽和聚醚酰胺與不飽和酰胺、不飽和羧酸在引發劑和鏈轉移劑作用下,發生小分子集合;
S4:體系冷卻后加入交聯劑和乳化劑,控制交聯度,最后調節pH值為中性,加水稀釋固含量至40%~50%,制得交聯型聚醚酯酰胺類減水劑。
優選地,步驟S2中的不飽和聚醚酰胺的結構為:
優選地,步驟S4得到的交聯型聚醚酯酰胺類減水劑結構式為:
中的其中一種或兩種的混合物,其重均分子量399-15000。
優選地,步驟S4中所述交聯劑與乳化劑摩爾比為1:1~5,交聯劑用量是反應物總質量的0.1%~5.0%。
優選地,步驟S2中所述堿性催化劑選自K、Na、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堿性催化劑用量是反應物總質量的0.2%~1.5%。
優選地,步驟S1中取代反應溫度為90℃~160℃,反應壓力為0.1MPa~0.5MPa。
優選地,步驟S3中所述不飽和羧酸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異丁烯酸、異戊烯酸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且不飽和聚醚酰胺與不飽和羧酸、不飽和酰胺質量比為(30~60):(45~90):(5~10)。
優選地,步驟S3中所述引發劑選自過硫酸鉀、過硫酸鈉、過硫酸銨中的一種或幾種,引發劑用量是反應物總質量的0.2%~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奧克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吉林奧克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6930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集成電路的布局設計制造方法
- 下一篇:電助動載重自行車雙動力變速集成電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