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滲再生混凝土及其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67623.1 | 申請日: | 2020-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560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計曉隆;劉志華;賈進豐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拓邦混凝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C04B20/12;C04B111/7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溫***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再生 混凝土 及其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抗滲再生混凝土及其生產方法。再生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分:水泥250?300份;改性再生骨料610?690份;天然骨料520?570份;天然砂500?600份;粉煤灰40?50份;礦粉60?80份;水100?120份;減水劑5?7份;抗滲劑6?10份??節B再生混凝土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預混:按配方所需重量份,量取并混合水泥、粉煤灰和礦粉,得到粉料;S2制備:將粉料、改性再生骨料、天然骨料、天然砂混合均勻,再混合水、減水劑和抗滲劑,得到抗滲再生混凝土。本發明具有再生混凝土抗滲性好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的領域,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抗滲再生混凝土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混凝土是指由膠凝材料和骨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復合材料的統稱,常用于房屋建設、道路施工等處,一般水泥作為膠凝材料,砂石作為骨料。隨著建筑業的迅速發展,由建筑業產生的建筑垃圾也空前增加,建筑垃圾不僅處理費用高,還引發環境問題。在建筑垃圾中,廢棄混凝土的量是最大的,因此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也是目前的重要課題。
再生混凝土是一種綠色混凝土,即人們將廢棄混凝土僅經裂解、破碎、篩分后制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以配制成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一方面可以解決天然骨料資源緊缺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廢棄混凝土對城市環境的污染嚴重的問題。
隨著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加,混凝土抗水滲透率不斷降低。因為再生骨料在破碎過程中產生許多微裂縫,且表面附著的舊水泥漿造成混凝土孔隙率較普通混凝土大,進而導致再生混凝土的抗滲性較差。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再生混凝土抗滲性差的問題,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滲再生混凝土,其具有抗滲性好的優點。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滲再生混凝土的生產方法。
為實現上述第一個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抗滲再生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分:
水泥 250-300份;
改性再生骨料 610-690份;
天然骨料 520-570份;
天然砂 500-600份;
粉煤灰 40-50份;
礦粉 60-80份;
水 100-120份;
減水劑 5-7份;
抗滲劑 6-10份;
所述改性再生骨料的制備過程如下:
第一步,將再生骨料浸入改性漿液中,攪拌均勻后浸泡1-2h,浸泡完成后撈出,再于180-200℃下靜置3-5h,接著降溫至室溫,得到預改性再生骨料,所述改性漿液包括70-80份環氧樹脂膠、10-15份abs粉末、4-6份玻璃微珠、1-2份助劑;
第二步,將預改性再生骨料浸入改性乳液,浸泡3-5h,浸泡期間每間隔1h攪拌2-4min,浸泡完成后撈出,再于60-80℃下靜置12-24h,得到改性再生骨料。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再生骨料經過第一步改性,環氧樹脂膠連同abs粉末和玻璃微珠進入到再生骨料表面疏松的砂漿層及裂紋中,再經高溫處理,環氧樹脂膠固化,abs粉末熔融而滲入到砂漿層中,形成密閉的小孔;再生骨料經過第二步改性,表面形成疏水膜。再生骨料經過改性,表面砂漿層更為密實且裂紋得到填充,再生骨料與水泥基體的結合性能好,玻璃微珠起到填充補強作用,因此再生混凝土的抗滲性好,改性再生骨料占比粗集料的用量可超過50%。
進一步地,所述abs粉末的粒徑為30-5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拓邦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拓邦混凝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6762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大數據的教室自動照明系統
- 下一篇:一種出料穩定的自動化粉絲生產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