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便攜式充冷相變冷卻服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67269.2 | 申請日: | 2020-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762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5 |
| 發明(設計)人: | 徐洪波;楊露露;張慧慧;李鵬杰;王新蕊;田長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兵器裝備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41D13/005 | 分類號: | A41D13/005;A41D31/06;A41D3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周琦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便攜式 相變 冷卻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便攜式充冷相變冷卻服,包括:冷卻服本體、冷卻盤管、相變材料層和充冷裝置;其中,冷卻服本體內構造有用于容納相變材料層的封閉腔室,冷卻盤管設置于冷卻服本體內部且與相變材料層接觸,冷卻盤管與充冷裝置連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便攜式充冷相變冷卻服,通過充冷裝置和冷卻盤管對冷卻服進行充冷,使得相變材料層放熱由液態轉化為固態;當冷卻服放出冷量時,相變材料層吸熱并由固態轉化為液態,給人體降溫。采用本發明實施例的便攜式充冷相變冷卻服能夠在任何環境下快速啟用,具有快速充冷,便攜性好、結構簡單、重量輕和供冷時間長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攜式充冷相變冷卻服。
背景技術
夏天高溫季節,通常戶外溫度可以達到36~38℃,一些特殊工作環境比如工廠、消防現場等,溫度甚至高于40℃。對于消防員、工廠工人、軍事訓練者、運動員等,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當輸入身體的熱量大于身體的散熱量時,熱積累達到某種程度后,就會出現熱應激現象,導致人體機能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嚴重情況下甚至危及人體生命。因此,為了適應高溫工作環境下人體散熱需求,解決在熱環境下工作人員由于熱應激效應造成的體能消耗過快而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作業能力下降等問題,可以采取兩種措施:一是減少輸入身體的熱量,二是增加身體的散熱量。通用的解決辦法是冷卻周圍的環境,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控制周圍環境的溫度是不切實際的或者費用昂貴,這樣就需要對工作人員的個體進行冷卻。
根據冷卻介質的不同,目前國內外研制的冷卻服可分為液冷卻服、風冷卻服和相變材料冷卻服等。而各種冷卻服大多在功能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個人冷卻需求,主要問題是:液冷服需要外接冷源,如冰、微型制冷系統等對冷卻盤管內的水進行降溫,這樣就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裝置偏重、漏液隱患等缺點;風冷卻服需要大量的氣源,通常需要配備風機,只能適合于特定的場合,且冷卻能力有限,能耗高,在炎熱和潮濕的天氣效果不好;而現有相變冷卻服存在結構復雜、制冷時間短、泄露、相變材料重新充冷時間長等缺點。
對于干冰冷卻服來說,泄露和過冷容易導致二氧化碳中毒和凍傷。而石蠟因沒有相分離現象且無毒、無刺激氣味、無腐蝕性,對人體無傷害而被廣泛使用,但現有的石蠟微膠囊包覆顆粒相變恒溫服在使用前必須在冰箱保藏1小時或在25℃室內放置3小時以上,且持續使用2.5小時后必須放入冰箱復溫方可再次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便攜式充冷相變冷卻服,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冷卻服帶來的制冷效果差,便攜性能差的缺陷,實現快速便捷充冷、重量輕和供冷時間長的技術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便攜式充冷相變冷卻服,包括:冷卻服本體、冷卻盤管、相變材料層和充冷裝置;其中,所述冷卻服本體內構造有用于容納相變材料層的封閉腔室,所述冷卻盤管設置于所述冷卻服本體內部且與所述相變材料層接觸,所述冷卻盤管與所述充冷裝置連通。
其中,所述冷卻盤管埋設于所述相變材料層的內部。
其中,所述冷卻服本體包括冷卻服前片和冷卻服后片,所述冷卻服前片與所述冷卻服后片連接。
其中,還包括溫度傳感器和雙溫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冷卻服后片的內側,所述雙溫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冷卻服前片的內側。
其中,還包括氣體管路和液體管路,所述液體管路連接于所述充冷裝置與所述冷卻盤管之間,所述氣體管路連接于所述冷卻盤管的端部并伸出所述冷卻服本體。
其中,還包括進液閥門,所述進液閥門設置于所述液體管路。
其中,還包括橡膠涂層、紅外反射涂層、真空隔熱層和抗菌防霉涂層,在所述冷卻服本體的封閉腔室內且由外側向內側依次鋪設所述紅外反射涂層、所述橡膠涂層、所述真空隔熱層、所述相變材料層、所述橡膠涂層和所述抗菌防霉涂層。
其中,還包括骨架結構,所述骨架結構設置于所述封閉腔室內,并埋設于所述相變材料層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兵器裝備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兵器裝備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6726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冰箱及其化霜方法
- 下一篇:一種家用電器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