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常溫下呈固態的物質噴霧輸送管道及噴霧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67207.1 | 申請日: | 2020-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540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振剛;劉振俠;張斐;劉亞楠;吳丁毅;呂亞國;胡劍平;張麗芬;朱鵬飛;高文君;刁偉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7D1/18 | 分類號: | F17D1/18;F17D3/01;F17D3/18;F17D5/00;B05B1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6 | 代理人: | 金艷婷 |
| 地址: | 710068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常溫 固態 物質 噴霧 輸送 管道 系統 | ||
1.一種常溫下呈固態的物質噴霧輸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輸送液態霧化物質的內管(201)、外管(202)、第一加熱器(203)、第一溫度傳感器(204)以及第一溫度控制器(205);
所述的外管(202)套設在內管(201)外部,且內管(201)管壁與外管(202)管壁之間形成有用于填充液態換熱物質的環形通道(206);所述的外管(202)上設置有供液態換熱物質流通的進口(207)和出口(208);
所述的第一加熱器(203)和第一溫度傳感器(204)設置在環形通道(206)中,所述的第一溫度傳感器(204)和第一加熱器(203)分別連接在第一溫度控制器(205)的輸入端和輸出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常溫下呈固態的物質噴霧輸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熱器(203)沿內管(201)長度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每個第一加熱器(203)連接有一個第一溫度傳感器(204)和一個第一溫度控制器(205)。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常溫下呈固態的物質噴霧輸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熱器(203)為圍繞內管周向設置的環形加熱絲。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常溫下呈固態的物質噴霧輸送管道,其特征在于,輸送管道還包括用于加熱液態換熱物質的加熱裝置(209)、液態換熱物質輸送管路(210)、第一流量計(211)、第一計量泵(212)以及第一流量控制器(213),所述的加熱裝置(209)與所述的進口(207)、加熱裝置(209)與所述的出口(208)之間均設置有液態換熱物質輸送管路(210);所述的第一流量計(211)和第一計量泵(212)設置在加熱裝置(209)與所述的進口(207)之間的液態換熱物質輸送管道(210)上,所述的第一流量控制器(213)的輸入端和輸出端分別連接第一流量計(211)和第一計量泵(212)。
5.一種常溫下呈固態的物質的噴霧系統,包括霧化物質加熱系統(1)、噴嘴(3)、連接在霧化物質加熱系統(1)和噴嘴(3)之間的霧化物質輸送管道以及向噴嘴(3)輸送壓縮空氣的空氣管路(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霧化物質輸送管道為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輸送管道(2)。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常溫下呈固態的物質的噴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霧化物質加熱系統(1)包括第二加熱器(101)、用于承載霧化物質的容器(102)、第二溫度傳感器(103)和第二溫度控制器(104),所述的容器(102)和第二加熱器(101)之間填充有水或其他液態物質;所述的第二溫度傳感器(103)設置在待加熱的霧化物質中,所述的第二溫度控制器(104)的輸入端和輸出端分別連接第二溫度傳感器(103)和第二加熱器(101)。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常溫下呈固態的物質的噴霧系統,其特征在于,噴霧系統還包括第二流量計(105)、第二計量泵(106)和第二流量控制器(107),所述的第二流量計(105)和第二計量泵(106)設置在霧化物質輸送管道的內管(201)上,所述的第二流量控制器(107)的輸入端和輸出端分別連接在第二流量計(105)和第二計量泵(106)上。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常溫下呈固態的物質的噴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氣管路(4)包括開關氣路(401)和壓縮空氣加熱管路(402),所述的開關氣路(401)和壓縮空氣加熱管路(402)并聯在噴嘴(3)的氣體輸入端,所述的壓縮空氣加熱管路(402)上設置有空氣加熱器(403)和壓力調節器(404)。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常溫下呈固態的物質的噴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縮空氣加熱管路(402)還包括第三溫度傳感器(405)和第三溫度控制器(406),所述的第三溫度傳感器(405)設置在壓縮空氣加熱管路(402)上,第三溫度控制器(406)的輸入端和輸出端分別連接第三溫度傳感器(405)和空氣加熱器(40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未經西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6720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