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變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66901.1 | 申請日: | 2020-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824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23 |
| 發明(設計)人: | 橋本晃;三浦康雄;田中雄幸;中野智也;山田和弘;榎洋行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H3/62 | 分類號: | F16H3/62;F16H57/08;F16H57/10;F16D25/06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安倫律師事務所 11339 | 代理人: | 楊永波;李曉雙 |
| 地址: | 日本廣島縣***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變速器 | ||
本發明通過鉚合部使不同材料的構件在軸方向上接合,形成構成自動變速器的離合器或制動器的一部分的旋轉構件,抑制軸方向上的大型化。自動變速器(1)包括第1旋轉構件(30)和與其在軸方向Z上相鄰的第2旋轉構件(40)。第1旋轉構件(30)包括第1外側旋轉構件(31)和第1內側旋轉構件(36)。第1外側旋轉構件(31)具有第1外側圓筒部(32)和第1外側延設部(33)。第1內側旋轉構件(36)由不同于第1外側旋轉構件(31)的材料形成,并具有第1內側圓筒部(38)和第1內側延設部(37)。第1旋轉構件(30)通過第1外側延設部(33)和第1內側延設部(37)在軸方向Z上通過鉚合部(51)接合而成的第1延設部(39)而連結。鉚合部(51)的突出部(51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形成于第2旋轉構件(40)的凹部(45)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動變速器。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搭載于車輛的自動變速器包括變速齒輪(?speed?changing?gear)機構和摩擦緊固裝置,所述摩擦緊固裝置通過切換該變速齒輪機構的動力傳遞路徑來實現復數個變速段。摩擦緊固裝置包括在成對的旋轉元素之間使動力時斷時續的離合器和固定1個旋轉元素的旋轉的制動器。
離合器是具有復數個摩擦板的多板離合器(?multiple?disc?clutch),并具有如下構件作為旋轉構件:鼓構件,使部分摩擦板能在其外周在軸方向上移動地通過齒面進行嚙合并與變速器的一定旋轉元素結合;輪轂構件,使其他摩擦板能在其內周在軸方向上移動地通過齒面進行嚙合并與變速器的其他一定旋轉元素結合。另外,制動器也具有與離合器相同的結構,但是在鼓構件和輪轂構件的一者固定于變速器蓋這一點上不同。
近年來,正在探討為提高車輛的燃料效率性能而使自動變速器輕量化,并正在考慮使上述旋轉構件鋁化從而實現輕量化。但是,在旋轉構件中,在與旋轉元素之間傳遞動力的動力傳遞部多數情況下設于變速器的旋轉中心軸側,因此與供齒面嚙合有摩擦板的外周部相比切向載荷大,鋁材的話強度可能不夠。
對于此,可以考慮用鐵材形成動力傳遞部,用鋁材形成其他部分,并將其接合。但是,難以通過焊接來接合材料不同的鐵材和鋁材,比如可以考慮專利文獻1公開的通過機械接合(mechanical?clinch)的鉚合部而接合。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9-104018號。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在機械接合的鉚合部形成從一側構件向另一側構件凹設并突出的突出部。這樣一來,一構件和另一構件接合而成的接合部在形成了突出部的部分尺寸增大。尤其在使鉚合部凹設形成于自動變速器的軸線方向時,自動變速器會在軸線方向上大型化。
本發明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通過使不同材料的構件通過機械接合的鉚合部在軸方向上接合從而形成構成離合器或制動器的一部分的旋轉構件,并能抑制軸方向上的大型化的自動變速器。
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具有如下技術特征。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變速器,
所述自動變速器包括:在至少包括1個旋轉元素的成對的構件之間傳遞動力的第1旋轉構件、在至少包括1個旋轉元素的其他成對的構件之間傳遞動力的第2旋轉構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旋轉構件包括:外側旋轉構件、位于其內徑側的內側旋轉構件;
所述外側旋轉構件包括:在圓筒狀的周部并在與所述成對的構件中的一構件之間接傳動力的第1外側動力傳遞部、從所述第1外側動力傳遞部向內徑側延伸的外側延設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未經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6690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