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混凝土的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61312.4 | 申請日: | 2020-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21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2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晨馬建筑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7B1/28 | 分類號: | B07B1/28;B07B1/42;B07B1/46;B08B7/02;B08B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奧肯律師事務所 11881 | 代理人: | 賈融 |
| 地址: | 212400 江蘇省鎮江市句***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用 建筑 垃圾 生產 再生 混凝土 工藝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采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混凝土的工藝,包括外殼、篩分機構、頂板、抖落機構、泥沙清理機構和底座;本發明的篩分機構的設置讓其能夠在使用過程中將建筑垃圾與其表面粘連的泥沙進行分離,其中抖落機構的設置能夠讓篩分機構在對泥沙進行篩分的同時對建筑垃圾進行上下抖動,從而提高分離效率,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裝置結構簡單,無法徹底將建筑垃圾與其表面粘連的泥沙進行分離,導致分離效果差的問題,另外本發明的泥沙清理機構能夠對產生的泥沙進行清理并讓其堆積在凹槽內,防止泥沙與外界空氣混合導致周圍的空氣質量變差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再生混凝土生產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采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混凝土的工藝。
背景技術
再生混凝土是指將廢棄的混凝土塊經過破碎、清洗、分級后,按一定比例與級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
其中建筑垃圾屬于固廢資源,其具有成分復雜、強度低、吸水率高等特點,因此多被用于制備再生混凝土。
現有技術中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在制備過程中需要將作為再生集料的建筑垃圾進行破碎、分選、篩分處理,最后將篩分完成后的建筑垃圾進行泥沙分離,從而將殘留在建筑垃圾表面的泥沙沖洗干凈,現有技術中的裝置結構簡單,無法徹底將建筑垃圾與其表面粘連的泥沙進行分離,導致分離效果差的問題,另外在對建筑垃圾與其表面粘連的泥沙進行分離時,泥沙大多為顆粒狀,若不及時對泥沙進行收集,泥沙很容易與空氣混合導致周圍空氣質量下降。
發明內容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采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混凝土的工藝,其使用了一種采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混凝土裝置,該建筑垃圾生產再生混凝土裝置包括外殼、篩分機構、頂板、抖落機構、泥沙清理機構和底座,采用上述建筑垃圾生產再生混凝土裝置對建筑垃圾進行生產再生混凝土時具體方法如下:
S1:建筑垃圾的泥沙分離處理,將分選后的建筑垃圾從外殼的頂部放入到第一過濾網內,此時篩分機構會對建筑垃圾的泥沙進行分離;
S2:建筑垃圾的泥沙抖落處理,啟動第二電機,第二電機控制抖落機構沿著空槽上下移動,此時篩分機構會在抖落機構的作用下對建筑垃圾進行上下抖動;
S3:建筑垃圾的泥沙回收處理,建筑垃圾的泥沙在第一過濾網和第二過濾網的作用下會落入到開口內,清理毛刷在第一電機的作用下將位于開口內的泥沙清掃到泥沙收集倉內進行收集,簧片會對清理毛刷進行清理;
其中,所述外殼的內腔設有篩分機構,所述外殼的頂部安裝有頂板,所述頂板的底部左右兩側均安裝有抖落機構,所述抖落機構的底部與所述篩分機構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外殼的左右兩側中心外壁和所述外殼的左右兩側底部側壁之間均安裝有泥沙清理機構,所述外殼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底座;
所述外殼包括固定殼、連接殼、開口、空槽、連接桿和滑槽,所述固定殼分為上下兩組,兩組所述固定殼的底部均安裝有連接殼,位于上方的所述連接殼底部與位于下方的所述固定殼頂部之間導通連接,位于上方的所述固定殼的上方水平設有頂板,所述頂板的底部前后兩側中心均通過固定板與位于上方的所述固定殼頂部前后兩側固定連接,位于下方的所述固定殼的下方設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與位于下方的所述連接殼的底部表面固定連接,兩組所述固定殼的左右兩側側壁的前后兩側均豎直貫穿設有空槽,每組所述空槽內均套接有連接桿,兩組所述連接殼的左右兩側側壁均開鑿有開口,所述固定殼(11)的左右兩側內壁均開鑿有滑槽,所述滑槽與所述空槽導通連接,兩組所述滑槽的高度和所述開口的高度相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晨馬建筑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晨馬建筑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6131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