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產品堆疊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59965.9 | 申請日: | 2020-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0339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春生;龐從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安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1/02 | 分類號: | H05K1/02;H05K3/00;H05K3/46 |
| 代理公司: | 蘇州國誠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杜丹盛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產品 堆疊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產品堆疊的方法,其有效的避免了補強鋼片與pad點的直接接觸,從而避免了堆疊后鋼片因晃動造成尖銳邊角摩擦到pad點,解決了劃傷現象。其在產品的補強鋼片的下表面復合有離型膜,所述離型膜蓋裝住所述補強鋼片的下表面的整體面域,在產品堆疊后、對應的pad點的上表面對應于上層產品的補強鋼片的離型膜的下表面區域,pad點不直接和補強鋼片接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膜層分離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產品堆疊的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模切印刷組裝完成的產品,其產品的引腳位置設置有補強鋼片,補強鋼片結構的其中一表面設置有若干隔離且上凸的pad點,在產品堆疊的過程中,對應的產品分別自下而上疊裝,使得補強鋼片的下表面和pad點直接接觸,在運輸過程中,堆疊后的補強鋼片因晃動造成尖銳邊角摩擦到pad 點,使得pad點有劃傷,pad點的表面的硬質鍍金會被劃傷,進而使得pad點露鎳或露銅、影響其整個產品的性能。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產品堆疊的方法,其有效的避免了補強鋼片與pad點的直接接觸,從而避免了堆疊后鋼片因晃動造成尖銳邊角摩擦到pad點,解決了劃傷現象。
一種產品堆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在產品的補強鋼片的下表面復合有離型膜,所述離型膜蓋裝住所述補強鋼片的下表面的整體面域,在產品堆疊后、對應的pad點的上表面對應于上層產品的補強鋼片的離型膜的下表面區域,pad點不直接和補強鋼片接觸。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pad點通過電鍍鎳金工藝獲得,采用硬金工藝,表面金層的厚度≥ 0.15um,內部鎳層的厚度為3.0μm~8.0μm。
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其有效的避免了補強鋼片與PAD點的直接接觸,從而避免了堆疊后補強鋼片因晃動造成尖銳邊角摩擦到PAD點,解決了劃傷現象,且因為離型膜蓋住補強鋼片有效的避免了灰塵,臟污沾上鋼片;若發生錯位現象時,pad點可以和離型膜直接接觸,其有效的避免了補強鋼片與pad 點的直接接觸,從而避免了堆疊后鋼片因晃動造成尖銳邊角摩擦到pad點,解決了劃傷現象。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產品堆疊的方法:其在產品的補強鋼片的下表面復合有離型膜,離型膜蓋裝住補強鋼片的下表面的整體面域,在產品堆疊后、對應的pad點的上表面對應于上層產品的補強鋼片的離型膜的下表面區域,pad點不直接和補強鋼片接觸。
pad點通過電鍍鎳金工藝獲得,采用硬金工藝,表面金層的厚度≥0.15um,內部鎳層的厚度為3.0μm~8.0μm。
其工作原理如下:其有效的避免了補強鋼片與PAD點的直接接觸,從而避免了堆疊后補強鋼片因晃動造成尖銳邊角摩擦到PAD點,解決了劃傷現象,且因為離型膜蓋住補強鋼片有效的避免了灰塵,臟污沾上鋼片;若發生錯位現象時,pad點可以和離型膜直接接觸,其有效的避免了補強鋼片與pad點的直接接觸,從而避免了堆疊后鋼片因晃動造成尖銳邊角摩擦到pad點,解決了劃傷現象。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安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安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5996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