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太赫茲微流控傳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59936.2 | 申請日: | 2020-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829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8 |
| 發明(設計)人: | 尚麗平;鄧琥;楊潔萍;武志翔;熊亮;熊中剛;屈薇薇;李占鋒;何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3581 | 分類號: | G01N21/3581;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杜陽陽 |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赫茲 微流控 傳感器 | ||
1.一種太赫茲微流控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從下到上依次設置的基底、金屬反射鏡面、金屬微結構和蓋層,所述蓋層與所述金屬反射鏡面之間形成微流通道;所述金屬微結構為超材料,所述超材料包括多個四環結構,各所述四環結構周期排布,所述四環結構包括四個同心的正方形環,四個所述正方形環的邊長依次增大;
各所述正方形環之間的距離不等;
由于金屬微結構陣列包括多個四環結構,四環結構作為基本諧振單元,具有高度對稱性即四倍對稱,因此四環結構形成了四個諧振峰;
在所述蓋層與所述金屬反射鏡面之間注入待測樣品,太赫茲波垂直于蓋層入射本傳感器;
所述基底上還設置有所述金屬反射鏡面,所述金屬反射鏡面的厚度大于太赫茲在金屬中的趨膚深度,所述金屬反射鏡面厚200nm,材料與所述金屬微結構的材料相同;
所述金屬微結構厚0.01-0.5μm,各所述四環結構之間的周期為85μm,所述四環結構的材料與所述金屬反射鏡面的材料相同;
所述金屬反射鏡面厚200nm,材料為金、鋁、銀、銅、鎢或者金、鋁、銀、銅、和鎢的合金;
所述蓋層厚50-100μm,材料為硅、石英、聚酰亞胺、含氟聚酰亞胺、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或砷化鎵;
所述微流通道厚7-9μm,長1000-5000μm;
利用三維電磁場仿真軟件對本傳感器的靈敏度進行驗證,傳感器參數設置為:l1=81μm,l2=72μm,l3=56μm,l4=42μm,p=85μm,tc=50μm,t=0.2μm,h=6.5μm,w=2μm;其中微流通道內物質為折射率為1的空氣;
使用品質因子Q來表征傳感器的光學共振性能;Q=f0/FWHM,f0表示諧振頻率,FWHM表示吸收峰的半高寬,每個吸收峰的半高寬,分別為0.024THz、0.042THz、0.037THz、0.043THz,由此可得到各頻點處的Q值分別為21.458、17.024、26.595、31.698,可知傳感器具有較高Q值;
使用品質因數FOM來定量評估傳感器性能,FOM=S/FWHM,S為靈敏度,FWHM為吸收峰的半高寬,計算出每個諧振頻點處的FOM值分別為5.542、4.652、8.432和9.34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茲微流控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厚1-500μm,材料為硅、陶瓷介質材料、晶體介質材料或半導體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科技大學,未經西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59936.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