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醫智能處方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59279.1 | 申請日: | 2020-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879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5 |
| 發明(設計)人: | 黃升騰;黃維德;歐世宸;洪皓修;洪暉鈞;張瀞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洪明奇;臺北醫學大學 |
| 主分類號: | G16H20/10 | 分類號: | G16H20/10;G16H70/4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文冠倪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48 | 代理人: | 楊婭莉;張玉穎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中***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醫 智能 處方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中醫智能處方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數據庫,用以儲存及提供多個中藥復方及單方組成,包括其的藥物組成及用藥的原始劑量;提供系統服務的服務器,與該數據庫連接,其中該系統服務的服務器包括處方輸入模塊及數據處理模塊;經由該處方輸入模塊輸入處方D,包含有N個藥方,其中該N個藥方包含X個復方及Z個單方,其中X為一或多個;以及經由該數據處理模塊接收與儲存該處方D,將該處方D與該數據庫的其藥物組成及用藥的原始劑量作比對、分析及篩選,以進行精簡該處方D的處理,從而得到精簡處方G。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使用該中醫智能處方的處方系統。通過本發明能精簡醫師開立藥物、換算原始劑量及監控藥物的劑量是否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中醫處方系統及方法,能精簡醫師開立藥物復方、換算原始劑量及監 控藥物的劑量是否安全。
背景技術
現代的中藥分為中藥飲片(水煎藥)和中藥顆粒劑(又稱中藥沖劑、中藥濃縮沖劑或中藥 配方顆粒等)兩大類,其中中藥飲片須通過煎煮成湯劑服用,但是由于中藥材煎煮的不便和 高要求,一般患者難以掌握煎藥技巧,因此開發出另一種濃縮科學中藥,目的是將中藥飲片 或特定處方,在符合藥物制造工廠設廠標準的藥廠,根據相關規定選定公布具有療效的處方, 按中藥制劑質量管理規范制造,產品經檢驗合格,依法核發許可證的中藥制劑。濃縮科學中 藥保留了傳統中藥的藥效,服用時人體容易吸收,可迅速發揮療效,與一般傳統煎煮湯劑的 藥效相較,藥品有固定的濃縮比,制劑均一,劑量精確。
中藥顆粒劑的制備方法,第一步為將中藥材如傳統水煎方式煎煮,提取成藥水,接著慢 慢加熱使水蒸發,變成浸膏,再加上賦形劑(常用為淀粉),經過噴霧造粒程序后,制得散、 丸、軟膏、顆粒、膠囊、錠劑等不同劑型。中藥濃縮制劑所含成分不不同于藥物組成單純的 西醫制劑,是因為每家中藥廠商所用中藥材來源不一致,藥品的制造流程及質量檢測的規格 均為各藥廠自行制訂的規范,因此制得的濃縮中藥顆粒劑就不完全相同。在公開的中藥許可 證中,不同廠商的薄荷濃縮顆粒劑進行比對分析(表一)。以A廠商的資料來分析,在制備過 程中,薄荷先煮成藥水再制成浸膏,每0.5g的浸膏相當于3g的薄荷原藥材,接著,每0.5g的 浸膏會加入0.5g的淀粉以進行噴霧造粒,因此,最終薄荷濃縮顆粒劑為每1.0g中含有3.0g的薄 荷原藥材。根據不同廠商其制程的不同其濃縮的比例也不同,因此增加了實際劑量換算的困 難。
表一、各家廠商薄荷濃縮顆粒成分
在公布的中藥許可證中,多種中醫濃縮顆粒的復方內也包含了薄荷成分,例如:洗肝明 目散顆粒、清上防風湯濃縮散、逍遙散濃縮散、蒼耳散濃縮顆粒、銀翹散濃縮細粒等復方, 因此,若想針對單一成分進行重復劑量的精準計算則又是難上加難。另外,復方實際的成分 又會因為不同廠商和產品的屬性而會不完全相同,例如:十全大補湯,其適應癥為氣血兩虛、 肢體倦怠且其效能為補血益氣。根據不同廠商提供的處方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可得到兩類的 處方內容(表二)。
表二、不同廠商的十全大補湯復方成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洪明奇;臺北醫學大學,未經洪明奇;臺北醫學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592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