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電解廢水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58477.6 | 申請日: | 2020-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104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趙玲玉;陸勝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宿遷安慈金屬表面處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6 | 分類號: | C02F9/06;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友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51 | 代理人: | 儲振 |
| 地址: | 223800 江蘇省宿***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解 廢水處理 系統 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電解廢水處理系統及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將預調pH值的廢水導入微電解池底部,微電解池中的廢水通過微電解池頂部所設置的第一溢流口導入調節池;S2、檢測微電解池中的廢水的pH值上升至設定pH值后,將調節池中自微電解池所導入的廢水重新導入微電解池底部,對調節池中的廢水的pH值調節至預調pH值,并在達到預調pH值后停止將調節池中自微電解池所導入的廢水重新導入微電解池底部的操作;S3、循環執行多次步驟S2,通過懸置于微電解池內部的鐵碳微電解填料對廢水執行微電解反應。在本發明中,提高了對含有高濃度有機污染物的廢水的處理效果,有效地避免了鐵碳微電解填料產生板結現象,并且提高了對污水的處理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微電解廢水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鐵碳微電解技術是目前處理有機廢水的主流工藝之一,鐵碳微電解技術一種利用原電池原理的電化學反應來處理有機廢水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鐵碳微電解工藝所需的電解材料一般采用鑄鐵屑和焦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壓制或者燒結而成,當浸沒在酸性廢水溶液中時,鐵和碳之間就構成一個完整的微電池回路,形成一種內部微電解反應。鐵碳微電解的作用污染物范圍廣,對含有偶氟、碳雙鍵、硝基、鹵代基結構的難除降解有機物質等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可顯著去除有機廢水中的BOD/COD,對廢水進行脫色,適用于印染廢水、焦化廢水、石油化工廢水、皮革廢水、造紙廢水、木材加工廢水等;可去除有機廢水中的重金屬,適用于電鍍廢水、印刷廢水、采礦廢水等;可除磷,除硫化物,適用于有機磷農業廢水、有機氯農業廢水等。有機廢水中的鹽分可增加導電性,促進鐵碳微電解反應。
申請人經過檢索后發現,諸如公告號為CN209651945U等現有技術中的鐵碳微電解處理有機廢水通常采用一次性電解方案,有機廢水調節pH值至2.5后充分浸潤鐵碳微電解填料后流出。然而鐵和碳是物理接觸,因此彼此之間容易形成隔離層,從而使得微電解反應無法持續地進行,并會導致局部甚至整體發生板結現象。因此,現有技術中的鐵碳微電解處理有機廢水存在處理效果不佳,高濃度的有機廢水中的BOD/COD等有害成分無法有效地被清除,鐵碳微電解填料的耗損較大及處理成本較高的缺陷。
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中的微電解廢水處理方法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種微電解廢水處理系統及方法,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瑕疵,尤其是為了解決鐵碳微電解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所存在的無法有效去除磷硫氨氮有機物的缺陷,并及時清除鐵碳微電解填料所產生的凝絮物,避免鐵碳微電解填料產生板結現象。
為實現上述第一個目的,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微電解廢水處理系統,包括:
調節池,微電解池,
所述微電解池的頂部設置與調節池連通的第一溢流口,
所述微電解池的底部設置承載用以對廢水執行微電解反應的鐵碳微電解填料的填料支架,
所述調節池與微電解池之間配置用于將調節池中自微電解池所導入的廢水重新導入微電解池底部的回流管路,
用于將預調pH值的廢水導入微電解池底部的污水導入管路,
排出經過微電解處理后廢水的排出管路,以及
向調節池導入pH值調節劑以對調節池中的廢水的pH值進行調節的pH值調節劑輸入管路;
所述調節池與微電解池之間通過第一溢流口及回流管路建立廢水循環通路。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回流管路由插入調節池中的第一管路、第一循環泵及插入微電解池中的第二管路組成;
所述污水導入管路由插入微電解池中的第三管路、第二循環泵及第四管路組成;
所述排出管路由插入微電解池中的第五管路及第三循環泵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宿遷安慈金屬表面處理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宿遷安慈金屬表面處理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5847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