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舊鋼軌加工生產線上的智能檢測工藝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53284.1 | 申請日: | 2020-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436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陳寶民;牙馬忠;吳斌;鄭旺旺;郝旭;沈軍;劉輝;王紅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物總資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D21/02 | 分類號: | G01D21/02;B05D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王紅霞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廢舊 鋼軌 加工 生產 線上 智能 檢測 工藝 裝置 | ||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廢舊鋼軌加工生產線上的智能檢測工藝及裝置,待檢測待檢廢舊鋼軌經過輥道輸送線送至智能一體化集成裝置,經過外觀檢測工位完成對待檢廢舊鋼軌外觀的檢測,相關數據傳送至集成控制系統,經過超聲波檢測工位完成對待檢廢舊鋼軌超聲波檢測及長度方向的檢測,集成設備具有噴水功能,可滿足超聲波檢測需求,經過噴涂工位完成對待檢廢舊鋼軌不合格位置處進行噴涂標記動作,用于后續工序對不合格處進行處置。本發明為針對待檢廢舊鋼軌檢測的,具有自動噴涂功能的超聲波檢測、外觀檢測集成裝置,使得待檢廢舊鋼軌在加工檢測生產線上,可以精準定位不合格位置,實時噴涂標記,使得生產線上后續的處置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適宜推廣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鐵路廢舊鋼軌進行深加工、再制造、循環再利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廢舊鋼軌加工生產線上的智能檢測工藝及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幾年,鐵路發展迅速,給國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長期以來鐵路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鐵路安全對于社會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鐵路鋼軌在使用過程中,由于自然因素及列車載荷的作用,會使鋼軌表面以及內部產生各種各樣的損傷,不合格的廢舊鋼軌數量越積越多,甚至可能會出現爆發之勢。鋼軌是使用特殊鋼材制作而成的,一般的工廠要熔煉這種鋼材,需要特殊的設備,這類設備造價都較為昂貴,如此耗時耗力,造成許多工廠不愿回收廢舊鋼軌,有相當一部分廢舊鋼軌甚至就廢棄在鐵路旁。廢舊鐵路鋼軌資源循環再利用對改善鐵路廢棄鋼軌現狀、響應國家的節能減排號召等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
考慮到廢舊鋼軌循環再利用價值最大化處置需求,可以對鋼軌進行超聲波探傷及外觀等檢測,合格的可以進行降級使用,不合格的作為廢料進行相應的深加工處理方式。現在的廢舊鋼軌再循環處理工藝,主要存在的問題在于,廢舊鋼軌不合格處難以具體定位、自動標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廢舊鋼軌加工生產線上的智能檢測工藝及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廢舊鋼軌加工生產線上的智能檢測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待檢廢舊鋼軌在加工生產線上通過輥道線輸送;
步驟2:待檢廢舊鋼軌通過輥道輸送線輸送至外觀檢測工位,所述檢測工位設置外觀檢測設備對待檢廢舊鋼軌進行外觀檢測,生成外觀檢測數據及外觀檢測圖形測量結果,并將外觀檢測數據及外觀檢測圖形測量結果傳輸至集成控制系統;
步驟3:待檢廢舊鋼軌通過輥道輸送線輸送至超聲檢測工位,所述超聲波檢測工位設置超聲波檢測設備對待檢廢舊鋼軌進行超聲波檢測,生成超聲波檢測數據,并將所述超聲波檢測數據傳輸至所述集成控制系統;
步驟4:所述集成控制系統接收外觀檢測結果,并與預設的標準外觀檢測模型進行比對,判定待檢廢舊鋼軌是否滿足輪廓檢測標準要求;
所述集成控制系統接收超聲波檢測結果,并與預設的超聲波標準數據進行比對,判定待檢廢舊鋼軌是否滿足超聲波探測標準要求;
當待檢廢舊鋼軌同時滿足輪廓檢測標準要求以及超聲波探測標準要求時,待檢廢舊鋼軌進入至下一工位;
當待檢廢舊鋼軌未同時滿足輪廓檢測標準要求以及超聲波探測標準要求時,執行步驟5;
步驟5:未同時滿足輪廓檢測標準要求以及超聲波探測標準要求的待檢廢舊鋼軌進入噴涂工位,所述噴涂工位設置噴涂設備,所述噴涂設備根據集成控制系統給出的噴涂指令,按照以下方式進行噴涂:
在輪廓缺陷位置處噴涂外觀缺陷標記;
在內部缺陷位置處噴涂內部缺陷標記。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外觀檢測數據包括三維全斷面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物總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物總資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5328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