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多顆MPCVD單晶金剛石共同生長的橋接控溫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53193.8 | 申請日: | 2020-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302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朱嘉琦;李一村;代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30B29/04 | 分類號: | C30B29/04;C30B25/16;C30B25/18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華夏松花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侯靜 |
| 地址: | 15000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mpcvd 金剛石 共同 生長 橋接控溫 方法 | ||
用于多顆MPCVD單晶金剛石共同生長的橋接控溫方法,本發明屬于金剛石制備領域,它為了解決在多顆MPCVD單晶金剛石生長過程中種晶間溫度不均勻導致生長速率、品質不一致的問題。橋接控溫方法:一、采用激光切割和摩擦機械拋光種晶側面,使得每個種晶側面都為(100)晶面;二、在水冷臺上等間距放置多顆預處理的種晶;三、通入氫氣,控制微波發生器的功率和種晶溫度,進行氫等離子體預刻蝕;四、調整輸入微波功率和腔體內氣壓,控制種晶溫度為950~980℃,使種晶側面橫向生長,完成多顆MPCVD單晶金剛石的橋接。本發明使種晶快速橫向生長橋接,建立起單晶或多晶導熱通路,實現多顆種晶同時均勻控溫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剛石制備領域,涉及一種用于多顆MPCVD單晶金剛石共同生長的橋接控溫方法。
背景技術
單晶金剛石是一種集眾多優良性質于一身的晶體材料,在精密加工、光學窗口、深空探測、高能散熱、功率器件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然而天然金剛石稀有昂貴,且尺寸和品質無法滿足應用需求,使得人造金剛石成為近些年的熱點研究問題。微波等離子體輔助化學氣相沉積法(MPCVD)由于其能夠實現大尺寸、高品質單晶金剛石的快速生長,從而在眾多人造金剛石方法中脫穎而出。在MPCVD單晶金剛石生長中,為了提高效率,需要在水冷臺上放置多顆種晶同時進行生長。在此過程中,由于等離子體分布不均勻、水冷臺冷卻不均勻、種晶與水冷臺接觸狀況有差異等因素,導致種晶溫度不同,生長狀態發生差異,進而造成同一批次生長出的單晶金剛石品質、生長速率參差不齊。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在多顆MPCVD單晶金剛石生長過程中種晶間溫度不均勻導致生長速率、品質不一致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用于多顆MPCVD單晶金剛石共同生長的橋接控溫方法。
本發明用于多顆MPCVD單晶金剛石共同生長的橋接控溫方法按下列步驟實現:
一、種晶側面預處理:采用激光切割和摩擦機械拋光種晶側面,使得每個種晶側面都為(100)晶面,粗糙度Ra值小于10nm,得到預處理的種晶;
二、樣品擺放:在水冷臺上等間距放置多顆預處理的種晶,預處理的種晶之間的間距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d=-h+1.2;
其中d表示預處理的種晶與種晶的間距,h表示預處理的種晶的初始厚度,單位均為mm;
三、生長前處理:對CVD腔體抽真空,通入氫氣,氣壓達到10~15mbar時微波發生器發射微波形成等離子體,隨后(快速)升高氣壓至200~220mbar,控制微波發生器的功率為3000~3200W,種晶溫度900~920℃,進行氫等離子體預刻蝕,得到刻蝕后的種晶;
四、橫向生長橋接:控制CVD腔體內甲烷體積分數為8%~10%,調整輸入微波功率為4~6kw,腔體內氣壓為260~300mbar,控制種晶溫度為950~980℃,使種晶側面橫向生長,完成多顆MPCVD單晶金剛石的橋接。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用于多顆MPCVD單晶金剛石共同生長的橋接控溫方法,通過前期側面處理、設計種晶排放間距和控制工藝使種晶快速橫向生長橋接,建立起單晶或多晶導熱通路,利用此高熱導率的導熱通路來使各種晶間發生熱傳遞,最終達到溫度一致,實現多顆種晶同時均勻控溫的效果。
本發明所述的多顆MPCVD單晶金剛石共同生長的橋接控溫方法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原位連接,無需額外設備,在生長初期快速橫向橋接成導熱網路,隨后便可進行正常單晶生長,無需中斷生長過程。
2.控溫效果優異,通過高熱導率的單晶或多晶導熱通路,實現所有種晶溫度一致,均勻生長。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中四片5mm×5mm×0.7mm籽晶放置初始狀態的照片;
圖2為實施例中四片籽晶橋接控溫生長2h后狀態的照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5319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