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快速克隆RFID標簽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51009.6 | 申請日: | 2020-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1605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黎斌;何清林;羅冰;蔡曉妍;郝智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6K19/073 | 分類號: | G06K19/073;G06K9/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眾智信知識產權事務所 53113 | 代理人: | 李曉元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快速 克隆 rfid 標簽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快速克隆RFID標簽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使用RFID相位提取工具對所有RFID標簽進行相位采集處理;S2:對所有待測量的RFID標簽,經過多次變換距離測量得到多個相位數據,并利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減噪操作,得到的優化指紋庫;S3:對于所得到的相位指紋信息庫,進行了c2和K?S隨機性檢測,經驗證相位指紋符合均勻分布;S3:對于給定的待檢測標簽,我們同樣做多次測量,進行最小二乘法操作得到待檢測標簽的優化相位指紋;S4:將測量得到的相位指紋和所存儲相位指紋進行對比。本發明可準確識別出隱藏在真實標簽中的所有克隆標簽,有效減少克隆RFID標簽帶來的攻擊威脅,提升系統安全性,保護RFID用戶的隱私,保障RFID產品的應用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RFID標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快速克隆RFID標簽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萬物互聯時代,物聯網感知層技術為國防軍事變革深入發展提供了新契機。物聯網技術可有效彌補軍事后勤管理領域的諸多不足。如借助RFID技術,可實時獲知特殊物資的運輸要求,及時把控物品更換和補充的精確時間,根據戰場環境變化,有預見性地做出決策,自主協調、控制、組織和實施后勤行動,實現后勤保障與作戰行動的一體化。同時,RFID技術應用能夠強化重要戰場物質管理,實現對人員流、裝備流和物資流的全程準確跟蹤,避免重要物資遺失,有效地指揮控制了接收、分發和調換的過程,使物資的供應和管理達到高度透明,大大提高了軍事物流保障的有效性。可以看出,從軍事科研試驗、后勤設備流轉到裝備工程,RFID應用將遍及戰爭準備與實施的各個環節。而同時,RFID技術將許多原本隔離的設備連接到網絡中,這大大增加了設備遭受攻擊的風險。由于RFID系統具有資源受限,通信模式開放,缺乏統一標準,安全能力較低等特點,極易遭受偽造等惡意攻擊。作為RFID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標簽在整個RFID系統中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RFID標簽內存中的數據均可被閱讀器讀取,甚至篡改標識信息。考慮到RFID系統常用于工業生產與國防監控等關鍵領域,其攻擊影響后果嚴重。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阻礙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由于RFID系統涉及到嵌入式、網絡及軟件等多種技術體系,其安全需求及應用環境,較傳統互聯網環境更為復雜。
現有市面上安全分析工具大都基于傳統互聯網安全技術,并且成本較高,因此很難快速檢查發現RFID系統中存在克隆標簽。
RFID標簽數據通過無線射頻與讀寫器進行通信,目前的RFID通信協議保證了不同廠家讀寫器讀取標簽數據的通用性,但同時也導致RFID系統無法攔截惡意讀寫器對標簽數據的識讀及篡改。另一方面,由于RFID系統存在資源受限的問題,因此無法采取復雜的加密方案對RFID標簽數據進行保護。攻擊者很可能利用惡意閱讀器克隆標簽,對RFID物流應用系統進行干擾和破壞,使RFID系統面臨嚴重的安全威脅與數據隱私保護問題,產生巨大的安全風險,對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威脅。
國內在RFID標簽克隆檢測領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數據加密與安全協議方向,針對RFID標簽克隆檢測的研究主要采用數據分析或額外硬件監測方法加以實現,缺少對RFID系統“資源受限”問題的考慮,效率較低且成本偏高,實現難度較大,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快速克隆RFID標簽檢測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到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快速克隆RFID標簽檢測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快速克隆RFID標簽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使用RFID相位提取工具對所有RFID標簽進行相位采集處理;
S2:在采集過程中,為減少RFID標簽相位測量誤差,對于所有待測量的RFID標簽,經過多次變換距離測量得到多個相位數據,并利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減噪操作,得到的優化指紋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未經西北工業大學;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5100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效環保型注塑模具
- 下一篇:具有高度自適應調節機構的五金件掛鍍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