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電工程高壓電纜出線洞出口段布置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44368.9 | 申請日: | 2020-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05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明(設計)人: | 邵國衛;胡正凱;楊松;應和平;谷金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G9/02 | 分類號: | H02G9/02;H02G9/06;H02B1/20;E02D29/045;E03F5/04;E02D29/16;E02D31/00;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劉曉春 |
| 地址: | 310014***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電工程 高壓 電纜 出線 出口 布置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水電工程高壓電纜出線洞出口段布置結構,包括與主變洞連接的出線洞出口段,出線洞出口段通過具有一定長度的出線連接段與GIS樓連接;出線洞出口段包括通過混凝土結構分隔而成的上層空間與下層空間;上層空間包括沿出線洞延伸方向布置的防火隔墻以及分別布置于防火隔墻左右兩側的排風排煙通道與檢修巡查通道,且檢修巡查通道內設置有中低壓電纜溝;下層空間為沿出線洞延伸方向通長布置的高壓電纜出線通道;出線連接段包括與高壓電纜出線通道銜接的電纜廊道,以及設置于電纜廊道上方且與中低壓電纜溝銜接的明電纜溝。本發明減小了石方洞挖和結構混凝土工程量,節省了工程投資,減小了對開關站邊坡的二次擾動范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電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電工程高壓電纜出線洞出口段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由于地形條件、機組吸出高度等因素影響,多數采用地下廠房洞室群發電模式,而采用地下廠房洞室群發電模式都面臨著出線系統的布置問題,往往需要從主變洞直接引出出線洞,或出線豎井,或出線豎井結合出線洞等布置型式進行出線系統的布置,而在上述型式中,出線洞模式被大多數水電工程采用。出線洞是連接地下主變洞與地面開關站的出線通道,需要同時滿足以下三個功能:高壓電纜出線、中低壓電纜出線、排風排煙及檢修巡查通道。為了滿足排風排煙要求,出線洞洞口外需要設置一個排風排煙房,為了減少地面開關站的平面征地尺寸及開挖邊坡范圍,勢必要對開關站的邊坡進行二次開挖。
目前水電工程的出線洞出口多采用上、中、下三層布置的做法,從上至下依次為排風排煙通道、中低壓電纜及檢修巡查通道、高壓電纜通道,并且還要設置樓梯段來連接出口段和內部出線洞段,三層結構設計和施工難度均比較復雜。另一方面,常規設計仍然是采用上下兩層的地埋式電纜廊道來連接出線洞洞口與GIS樓,增加了結構混凝土工程量。
基于上述情況,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水電工程高壓電纜出線洞出口段布置結構,可有效解決以上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電工程高壓電纜出線洞出口段布置結構。本發明的布置結構設計合理、施工方便、可快速布置出線電纜,并通過整合中低壓電纜溝、檢修巡查、排風排煙等工程,在基于實現高壓電纜出線、中低壓電纜出線、排風排煙及檢修巡查通道等功能不變的條件下,降低了結構設計和施工難度,減小了石方洞挖和結構混凝土工程量,節省了工程投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本發明提供一種水電工程高壓電纜出線洞出口段布置結構,包括與主變洞連接的出線洞出口段,所述出線洞出口段通過具有一定長度的出線連接段與GIS樓連接;
所述出線洞出口段包括通過混凝土結構分隔而成的上層空間與下層空間;所述上層空間包括沿出線洞延伸方向布置的防火隔墻以及分別布置于所述防火隔墻左右兩側的排風排煙通道與檢修巡查通道,且所述檢修巡查通道內設置有中低壓電纜溝;所述下層空間為沿出線洞延伸方向通長布置的高壓電纜出線通道;
所述出線連接段包括與所述高壓電纜出線通道銜接的電纜廊道,以及設置于所述電纜廊道上方且與所述中低壓電纜溝銜接的明電纜溝。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高壓電纜出線通道位于洞口處的一端上方設置有排風排煙房,且所述排風排煙房緊靠中低壓電纜溝設置。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出線洞出口段與出線連接段的結構內部均設置有排水溝,用于引排水圍巖的滲水至洞外的排水系統。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出線洞出口段的混凝土結構與圍巖之間布置透水管,圍巖滲水通過混凝土結構四周的透水管進入排水溝。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出線洞出口段與出線連接段之間設置有結構縫,且縫內設置止水銅片。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出線洞出口段為上下兩層結構的直墻圓拱形凝土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4436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