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旋轉翻孔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39506.4 | 申請日: | 2020-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927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7 |
| 發明(設計)人: | 呂志國;何春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市呂何鑫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41/02 | 分類號: | B23B41/02;B23Q3/06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凱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 | 何金芳 |
| 地址: | 528400 廣東省中山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旋轉 裝置 | ||
1.新型旋轉翻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座(1),所述旋座(1)上插裝有可相對其轉動的鉆頭(2),所述旋座(1)上設有一端延伸插入所述鉆頭(2)內的旋拔針(3),所述旋拔針(3)在所述旋座(1)相對所述鉆頭(2)轉動時相對所述旋座(1)滑動以伸出所述鉆頭(2)外或縮入所述鉆頭(2)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旋轉翻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座(1)上設有開口于其外壁的滑槽(4),所述滑槽(4)繞所述旋座(1)的軸線由下往上延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旋轉翻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4)的數量為兩,兩所述滑槽(4)對稱設置,所述旋拔針(3)的數量為兩,兩所述旋拔針(3)對稱間隔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旋轉翻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座(1)的直徑由上往下逐漸減小,所述滑槽(4)側壁與所述旋座(1)軸線之間的夾角為30°~60°。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旋轉翻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拔針(3)包括插裝在所述鉆頭(2)上的旋拔上部(31),所述旋拔上部(31)上設有位于所述滑槽(4)內的旋拔下部(32),所述旋拔下部(32)在所述旋座(1)相對所述鉆頭(2)轉動時沿所述滑槽(4)滑動以使所述旋拔上部(31)伸出所述鉆頭(2)外或縮入所述鉆頭(2)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旋轉翻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拔下部(32)的截面包括兩相對設置的直邊(321),兩所述直邊(321)之間設有兩相對設置的弧邊(322),兩所述直邊(321)中點的連線L1與兩所述弧邊(322)對角的連線L2之間的夾角為3°~15°,所述弧邊(322)半徑為4~13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旋轉翻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2)上設有用于限制所述旋拔針(3)伸出所述鉆頭(2)外長度的限距機構(5)。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旋轉翻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2)上套設有位于所述旋座(1)下側與所述鉆頭(2)同步轉動的定位件(6),所述鉆頭(2)上套設有可沿其軸向移動且與所述旋座(1)同步轉動的調節組件(7),所述限距機構(5)包括設置在所述定位件(6)上的第一限距槽(51)和第二限距槽(52),以及設置在所述調節組件(7)上可選擇地與所述第一限距槽(51)或所述第二限距槽(52)插接的限距柱(53);所述限距柱(53)與所述第一限距槽(51)插接配合時,所述旋拔針(3)縮入所述鉆頭(2)內,所述限距柱(53)與所述第二限距槽(52)插接配合時,所述旋拔針(3)伸出所述鉆頭(2)外。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旋轉翻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2)上設有沿其徑向延伸的定位銷(8),所述定位件(6)上設有與所述定位銷(8)卡接配合的定位孔(60),所述鉆頭(2)上套接有用于固定所述定位件(6)的第一緊固件(9)。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旋轉翻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組件(7)包括套接在所述鉆頭(2)上的調節基座(71)以及可分離地連接在所述調節基座(71)上的調節外殼(72),所述調節基座(71)上設有所述限距柱(53),所述調節外殼(72)上設有卡塊(100),所述旋座(1)上設有沿其軸向延伸與所述卡塊(100)卡接配合的卡槽(200),所述鉆頭(2)上套接有用于固定所述調節基座(71)的第二緊固件(300),所述第二緊固件(300)與所述調節基座(71)之間設有彈性件(4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市呂何鑫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中山市呂何鑫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39506.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