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微構造地質體的成像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和計算機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36091.5 | 申請日: | 2020-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2745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志遠;張建偉;姜大建;劉來祥;王曉燕;龐海玲;郝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B49/00 | 分類號: | E21B49/00;E21B47/002;G06T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金淼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構造 質體 成像 方法 裝置 存儲 介質 計算機 設備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微構造地質體的成像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和計算機設備,該方法包括:S200:利用不同的成像方法對目標儲層進行成像,獲得目標儲層的多個初始成像數據體;S400:對目標儲層的各個初始成像數據體的地震振幅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目標儲層的多個成像數據體;S600:確定目標儲層的每個成像數據體的加權系數;S800:根據目標儲層的各個成像數據體及其加權系數對目標儲層的各個成像數據體進行加權求和,根據所述加權求和的結果確定目標儲層的最終成像數據體,并根據目標儲層的最終成像數據體對目標儲層的微構造地質體進行成像。本發明提出的微構造地質體的成像方法,能夠綜合利用各種成像方法的優點,得到更加精確的成像結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氣地球物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微構造地質體的成像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和計算機設備。
背景技術
我國油氣勘探已經進入深層勘探和精細勘探階段。在此階段,非常規油氣藏、裂縫類油藏、薄互層油氣藏、弱反射串珠、致密油氣藏等等具備弱反射特征和特殊構造的油氣儲集體是油氣工業界勘探工作的重點目標。而對此類油氣藏的精細成像技術,是此類油氣藏能夠建產的重要前提。
以海相碳酸鹽巖為例,此類儲層富含油氣資源,油氣產量占世界總產量60%左右。在我國的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渤海和南海珠江口等多個探區均有此類型和此類型特征的大型碳酸鹽巖油氣田。對該類儲層多年的研究發現,碳酸鹽巖地層的塌陷構造會形成大規模的長條狀分布,在長條狀的塌陷帶會發育有圓形和扁形的斷層。當溶洞碎屑與碳酸鹽巖儲層圍巖具有較大的波阻抗差時,這些塌陷的溶洞及其碎屑在地震剖面上會表現為串珠狀反射,因而碳酸鹽巖儲層的串珠狀反射通常也被解釋為塌陷的古溶洞。另外,由于埋藏深度增加導致差異壓實作用會在塌陷的溶洞上方產生裂縫,從而使得這些溶洞連片成為規模較大的古溶洞體系,進而形成良好的油藏儲集空間。我們通常稱這類溶洞體系為縫洞連通體。朱生旺等通過鉆井證實了這類塌陷溶洞體系正是好的產層。此類儲層的地震資料繞射波發育、波組連續性差。因此,傳統的以一次反射波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成像方法難以實現對碳酸鹽巖儲層的精確成像。塔河油田奧陶系縫洞型油藏未動用儲量中86%位于弱反射區或者無明顯反射特征的發育區。因此,加強對弱振幅反射特征區的成像的研究意義重大。
弱反射和裂縫發育的微構造儲層研究主要集中在儲層特征及成像兩個方面。關于成像技術,當前已有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Kozlov和Moser等分別通過修改Kirchhoff疊前深度偏移積分公式中的加權函數,在成像過程中壓制反射、突出保持繞射能量,依據反射和繞射能量在共偏移距道集、共炮道集、合成平面波道集等不同疊前道集以及局部成像矩陣道集上的時差、波形、能量分布等特征差異,利用傾角濾波、反射聚焦、加權Radon變換、平面波解構濾波、奇異值分解等波場分離方法提取弱反射能量,提高散射目標體的成像精度;朱生旺等利用傾角分解方法壓制共散射點道集相干噪聲以改善碳酸鹽巖的繞射波成像分辨率;Cohen和Bleistein以小擾動近似和Born近似為理論基礎,建立逆散射擾動反演成像方法;Tarantola、Mora和Pratt等1999年分別在時間和頻率域探究了修正最佳地下介質模型的最小二乘反演方法;杜正聰等推導并利用Rytov近似傅里葉波場延拓算子對碳酸鹽巖縫洞型儲層進行正演和偏移并揭示其波場特征;盧明輝分析了頻率域聲波逆散射成像方法中影響碳酸鹽巖溶洞成像精度的主控因素。
以上眾多成像方法大部分聚焦于基于某個數學方法的改進來對成像效果進行提高。在實際應用層面,由于實際數據具有極其復雜的反射特征,單一方法的結果一般難以比較好的解決弱反射和微構造的成像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微構造地質體的成像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和計算機設備,以解決微構造地質體的精細成像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3609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