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33673.8 | 申請日: | 2020-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147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30 |
| 發明(設計)人: | 林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1 | 分類號: | G06F3/041;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呂姝娟 |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 面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申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所述顯示面板包括:基板;設置于所述基板上的陰極層;設置于所述陰極層上的封裝層;設置于所述封裝層上的第一電極層,所述第一電極層包括第一屏蔽電極圖案;設置于所述第一電極層上的第一絕緣層;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絕緣層上的觸控電極圖案;其中,所述第一屏蔽電極圖案與所述觸控電極圖案對應設置,以降低所述觸控電極圖案與所述陰極層之間的耦合電容。本申請能夠降低觸控電極圖案與陰極層之間的耦合電容,提高顯示面板的觸控性能。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顯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觸控顯示面板的觸控結構包括外掛式觸控結構、面板上觸控(touch?oncell)結構以及面內觸控結構(touch?incell)。其中,面內觸控結構通常是將觸控電極設置在封裝層上,但由于封裝層的厚度只有十幾微米,觸控電極與陰極層之間的距離太近,導致觸控電極與陰極層之間的耦合電容過大,使得觸控顯示面板的觸控性能降低。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觸控電極與陰極層之間的耦合電容過大,影響顯示面板的觸控性能的技術問題。
本申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其包括:
基板;
設置于所述基板上的陰極層;
設置于所述陰極層上的封裝層;
設置于所述封裝層上的第一電極層,所述第一電極層包括第一屏蔽電極圖案;
設置于所述第一電極層上的第一絕緣層;以及
設置于所述第一絕緣層上的觸控電極圖案;其中,
所述第一屏蔽電極圖案與所述觸控電極圖案對應設置,以降低所述觸控電極圖案與所述陰極層之間的耦合電容。
在本申請提供的顯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電極層還包括多個與所述第一屏蔽電極圖案間隔設置的導電橋。
在本申請提供的顯示面板中,所述觸控電極圖案包括多個沿行方向排布的第一觸控電極塊以及沿列方向排布的第二觸控電極塊;其中,
所述第一觸控電極塊包括多個第一子觸控電極塊,相鄰所述第一子觸控電極塊通過相應所述導電橋電性連接。
在本申請提供的顯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屏蔽電極圖案包括多個沿行方向排布的第一屏蔽電極塊以及沿列方向排布的第二屏蔽電極塊;
所述第一屏蔽電極塊包括多個第一子屏蔽電極塊,所述第二屏蔽電極塊包括多個第二子屏蔽電極塊,每一所述第一子屏蔽電極塊與相應所述第一子觸控電極塊對應設置,每一列所述第二子屏蔽電極塊與所述第二觸控電極塊對應設置。
在本申請提供的顯示面板中,所述顯示面板包括觸控區域和圍繞所述觸控區域設置的走線區域,所述走線區域設置有觸控引線、接地導線以及位于所述觸控引線和所述接地導線之間的屏蔽走線;
所述觸控引線與相應所述第一觸控電極塊或所述第二觸控電極塊電性連接。
在本申請提供的顯示面板中,所述觸控引線包括多條第一觸控引線、第二觸控引線以及第三觸控引線,所屏蔽走線包括第一屏蔽走線、第二屏蔽走線、第三屏蔽走線以及第四屏蔽走線;
每一所述第一觸控電極塊的一端均與相應所述第一觸控引線電性連接,每一所述第二觸控電極塊的一端均與相應所述第二觸控引線電性連接,每一所述第二觸控電極塊的另一端均與相應所述第三觸控引線電性連接;
所述第一屏蔽走線設置于所述第一觸控引線與所述接地導線之間,所述第二屏蔽走線設置于所述第一觸控引線與所述第二觸控引線之間,所述第三屏蔽走線與所述屏蔽電極圖案電性連接,所述第四屏蔽走線設置于所述第三觸控引線與所述接地導線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3367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音頻處理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EPS管柱蝸輪蝸桿嚙合間隙檢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