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環保PVC人造革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32610.0 | 申請日: | 2020-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265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3 |
| 發明(設計)人: | 馮自強;尹學兵;李尚根;樊良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遠市騰翔皮革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N3/00 | 分類號: | D06N3/00;D06N3/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郝傳鑫 |
| 地址: | 511500 廣東省清遠市清遠高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環保 pvc 人造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環保PVC人造革,包括基布層、PVC面層和外保護層,其中PVC面層設置在基布層與外保護層之間,PVC面層具體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PVC樹脂100~120份,增塑劑70~80份,彈性改性劑5~6份,熱穩定劑2~2.5份,發泡劑3~3.5份,填料7~8份。該種環保PVC人造革,環保PVC人造革采用PVC作為主材,配合布基、環氧脂肪酸甲酯、新型環保發泡劑和熱穩定劑,使用涂布壓延貼合法,保證了人造革表面性能的高效穩定,同時配合聚乙烯發泡形成人造革表面,可以通過吸紋設備進行表面處理定型,使其實用性更強,適用性更廣,同時,采用環保的增塑劑、發泡劑及穩定劑,有效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不過渡浪費資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皮革制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環保PVC人造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八十年代,昂貴的皮衣皮料一般人消費不起,應市場需求,仿冒皮革的人造革一度流行起來,被廣泛應用于制衣、制包。這樣仿冒皮革的人造革衣服、包包一度充斥街頭,滿足了人們穿皮戴皮的愿望。與皮革相比,人造革易于老化磨損,因含有大量化學原料而對人身健產生危害,而且用其制作的衣包因不耐用而逐漸失去市場,直至被其他原料取代。人造革一類似皮革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織物為底基,在其上涂布或貼覆一層樹脂混合物,然后加熱使之塑化,并經滾壓壓平或壓花,即得產品。近似于天然皮革,具有柔軟、耐磨等特點。根據覆蓋物的種類不同,按照用途有鞋用人造革、箱包用人造等。
在我國,人們習慣將用PVC樹脂原料生產的人造革稱為PVC人造革,簡稱人造革。我國人造革在過去的幾年里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從行業整體來看,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如規模小的生產企業環保水平較差、污染重、產品附加值低、創新能力不足等。PVC人造革因其耐沖擊性、加工性、熱穩定性等存在不足,故須對PVC進行增韌改性,加入大量增塑劑。其中在制作PVC人造革時,PVC與增塑劑的質量比高達1:(0.8-1.0)。目前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用量最大、品種最多。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產品大劑量進入人體時具有毒性和致癌作用。因此,歐美等發達國家對該類產品實施了“限令”。隨著世界人造革制造業的不停發展,人們對人造革的環保要求越來越高。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一種環保PVC人造革,人造革包括基布層、PVC面層和外保護層,其中所述PVC面層設置在基布層與外保護層之間,所述PVC面層具體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PVC樹脂100~120份,增塑劑70~80份,彈性改性劑5~6份,熱穩定劑2~2.5份,發泡劑3~3.5份,填料7~8份。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增塑劑采用環氧脂肪酸甲酯。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彈性改性劑采用丁晴橡膠。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熱穩定劑為鋇鋅復合熱穩定劑,且所述熱穩定劑為鋇鋅復合熱穩定劑的型號為BF-470HB型。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發泡劑為偶氮二甲酰胺。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填料為碳酸鈣。
一種環保PVC人造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以可回收PVC樹脂作為主料,對PVC進行預處理使其適用于混合熔融生產;
S2:對原料進行配比,將預處理過后的PVC樹脂與一定比例的PVC材料、增塑劑、彈性改性劑、熱穩定劑、發泡劑和填料進行混合,再經過塑化及過濾,使其成為PVC物料;
S3、通過密煉機,對S2中的PVC物料進行密煉;
S4、將密煉后的物料通過開煉機進行精煉,對密煉機的初煉物進一步塑煉均勻;
S5、將塑煉成的卷料切割加入擠壓過濾喂料機,而后進入壓延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遠市騰翔皮革有限公司,未經清遠市騰翔皮革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326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