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預制構件及上下層預制構件的連接結構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27309.0 | 申請日: | 2020-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8020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朱鳳起 | 申請(專利權)人: | 承德綠建建筑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00 | 分類號: | E04B2/00;E04B1/61;E04G21/02;E04G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楊敬 |
| 地址: | 067000 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區***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預制構件 下層 連接 結構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預制構件,所述預制構件內部構造有現澆空腔,所述預制構件靠近外側的頂部設有上反沿,靠近外側的底部設有下反沿,使得兩個預制構件上下層裝配時,下層預制構件頂部的上反沿和上層預制構件底部的下反沿之間的空隙能夠被遮擋部件封閉,從而形成上層預制構件下方的現澆區域和下層預制構件上方的圈梁區域。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基于上述預制構件的上下層預制構件的連接結構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預制構件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預制構件及上下層預制構件的連接結構和方法。
背景技術
混凝土預制構件在工廠中通過模具預先加工制成。在施工時搬運到施工現場進行裝配。
以預制混凝土墻體為例,墻體的底部為現澆混凝土區域,頂部為現澆圈梁區域,在上下層墻體的裝配時,需要在現澆混凝土區域和現澆圈梁區域的側面分別支設模板,然后向預制墻體內的現澆空腔內澆筑混凝土,混凝土填充到上層墻體底部的現澆混凝土區域和下層墻體頂部的現澆圈梁區域。
但是,這種施工方式和結構需要在上層預制墻體的底部和下層預制墻體的頂部分別支設模板,造成施工時間和流程加長,影響施工效率。
因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制構件及上下層預制構件的連接結構和方法,在上下層預制構件的裝配中免去圈梁區域的支模,減少了支模的工作量,提升了施工效率。
為解決上述問題,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預制構件,所述預制構件內部構造有現澆空腔,所述預制構件靠近外側的頂部設有上反沿,靠近外側的底部設有下反沿,使得兩個預制構件上下層裝配時,下層預制構件頂部的上反沿和上層預制構件底部的下反沿之間的空隙能夠被遮擋部件封閉,從而形成上層預制構件下方的現澆區域和下層預制構件上方的圈梁區域。
進一步地,所述遮擋部件包括擋板和連接件,所述預制構件中的縱向鋼筋從預制構件的頂部伸出,使得所述連接件的一端連接在所述擋板上,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縱向鋼筋上。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包括卡鉤,所述卡鉤的一端通過螺紋螺母與所述擋板連接,另一端勾住所述縱向鋼筋。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上下層預制構件的連接結構,包括上層預制構件和下層預制構件,所述上層預制構件和所述下層預制構件均為上述的預制構件;所述連接結構還包括:通過遮擋部件封閉下層預制構件頂部的上反沿和上層預制構件底部的下反沿之間的空隙,形成上層預制構件下方的現澆區域和下層預制構件上方的圈梁區域;下層預制構件頂部的縱向鋼筋伸入到上層預制構件底部的現澆空腔中。
進一步地,所述遮擋部件包括擋板和連接件,所述預制構件中的縱向鋼筋從預制構件的頂部伸出,所述連接件的一端連接在所述擋板上,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縱向鋼筋上。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包括卡鉤,所述卡鉤的一端通過螺紋螺母與所述擋板連接,另一端勾住所述縱向鋼筋。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上下層預制構件的連接方法,上層預制構件和下層預制構件均為上述的預制構件,所述方法包括:
將上層預制構件和下層預制構件對接,上層預制構件的下反沿的位置與下層預制構件的上反沿的位置對應并留有空隙,下層預制構件頂部的縱向鋼筋伸入到上層預制構件底部的現澆空腔中;
用遮擋部件封閉上層預制構件的下反沿和下層預制構件上反沿之間的空隙,從而完成模板支設,形成上層預制構件下方的現澆區域和下層預制構件上方的圈梁區域;
向現澆空腔內澆筑混凝土,填充到所述上層預制構件下方的現澆區域和下層預制構件上方的圈梁區域,從而實現上層預制構件和下層預制構件之間的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遮擋部件包括擋板和連接件,安裝所述遮擋部件時,連接件的一端連接在所述擋板上,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縱向鋼筋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承德綠建建筑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承德綠建建筑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273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