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泡沫混凝土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925304.4 | 申請日: | 2020-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602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江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泰和混凝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8B1/50 | 分類號: | B28B1/50;B28B1/52;C04B28/00;C04B38/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405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泡沫 混凝土 制備 方法 | ||
一種泡沫混凝土制備方法,包括:(1)將不同密度陶粒進行預濕;(2)將預濕后的不同密度陶粒堆滿混凝土砌塊模具的不同高度;(3)按配比稱量發(fā)泡劑用水和發(fā)泡劑,將發(fā)泡劑倒入到發(fā)泡劑用水中攪拌均勻進行發(fā)泡;(4)將凝膠材料混合攪拌形成混凝土漿體;(5)將步驟(3)中形成的泡沫加入步驟(4)中進行攪拌得到發(fā)泡混凝土漿體;(6)從混凝土砌塊模具底部的注漿孔將發(fā)泡混凝土漿體注入混凝土砌塊模具中,在混凝土模具頂部的溢流口有漿體溢出后停止注漿,封閉注漿孔;(7)經(jīng)過養(yǎng)護時間后拆模成型。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泡沫混凝土的制備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注漿法制備陶粒泡沫混凝土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物的高層化和大跨度化發(fā)展趨勢,單一的普通混凝土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代建筑的要求,而輕集料泡沫混凝土具有輕質、高強、保溫性能好、抗震能力強、耐火性能優(yōu)異、施工簡單多樣的優(yōu)點,能有效降低建筑的自重,并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在建筑圍護結構中擁有廣泛的用途。
作為輕質混凝土的典型代表之一的陶粒泡沫混凝土,它具有輕質、保溫隔熱性能好、隔音耐火性能好、防火耐久性優(yōu)等優(yōu)點,普遍應用在節(jié)能建筑的墻體上,無論對外墻還是內墻,都有很好的應用。陶粒泡沫混凝土又可稱為輕集料泡沫混凝土,輕集料的主要材料是陶粒,在泡沫混凝土漿體中摻入適量的陶粒,經(jīng)過一定的工序制備而成。因為內部含有大量孔隙,所以陶粒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較小,用作墻體材料能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自重。與其他多孔保溫材料相比,陶粒泡沫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力學性能。
陶粒泡沫混凝土常用制備方法為攪拌法,陶粒、水泥和水攪拌成具有一定流動度的均勻混合物,混合料與泡沫混合后澆筑至模具,經(jīng)養(yǎng)護形成陶粒泡沫混凝土。這種方法容易出現(xiàn)陶粒上浮而導致陶粒泡沫混凝土的不均勻繼而對其抗壓強度與保溫效果造成不利影響。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使用注漿法制備陶粒泡沫混凝土,將陶粒直接放置模具中,泡沫混凝土漿體通過模具底部的注漿孔注入模具,從而減小攪拌混合導致陶粒上浮,提高陶粒泡沫混凝土的陶粒均勻性,如CN201610621812.7的發(fā)明專利所述。然而,從模具底部注入的泡沫混凝土漿體的泡沫會破損,導致填充的漿體的濕容重不一致,在靜置養(yǎng)護過程中,較重的漿體下沉,較輕的漿體上浮,從而使成型的陶粒泡沫混凝土在豎直方向上高處的干密度小于低處的干密度,影響陶粒泡沫混凝土的性能。CN 201910996995.4中提出,在注漿法制備泡沫混凝土時,通過兩步法預先制備中間體,然后在中間體的基礎上再制備陶粒泡沫混凝土預制件,然而其步驟復雜,并且中間體與后續(xù)結構的結合強度不夠。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陶粒泡沫混凝土制備方法,其通過注漿法制備的陶粒泡沫混凝土,能夠使制備的陶粒泡沫混凝土的不同高度的干密度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泡沫混凝土制備方法,包括:(1)將陶粒進行預濕;(2)將預濕后的陶粒堆滿混凝土砌塊模具;(3)按配比稱量發(fā)泡劑用水和發(fā)泡劑,將發(fā)泡劑倒入到發(fā)泡劑用水中攪拌均勻進行發(fā)泡;(4)將凝膠材料混合攪拌形成混凝土漿體;(5)將步驟(3)中形成的泡沫加入步驟(4)中得到的混凝土漿體進行攪拌得到發(fā)泡混凝土漿體;(6)從混凝土砌塊模具底部的注漿孔將發(fā)泡混凝土漿體注入混凝土砌塊模具中,在混凝土模具頂部的溢流口有漿體溢出后停止注漿,封閉注漿孔;(7)經(jīng)過養(yǎng)護時間后拆模成型;所述步驟(1)中陶粒包括第一密度的陶粒以及第二密度的陶粒,其中所述第一密度的陶粒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度陶粒密度;所述步驟(2)中在模具下半部堆積所述第二密度的陶粒至模具高度一半后,在模具上半部堆積第一密度的陶粒至模具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砌塊模具具有注漿孔以及溢流口,所述注漿口位于所述混凝土砌塊模具底部,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混凝土砌塊模具頂部。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陶粒的堆積密度為750~850kg/m3。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陶粒的堆積密度為600~700kg/m3。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中通過浸泡法預濕陶粒,預濕時間為約24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泰和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經(jīng)廣州市泰和混凝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253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