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互聯網人工智能的醫患管理系統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23892.8 | 申請日: | 2020-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1699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聞欣;張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翼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6H40/20 | 分類號: | G16H4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86 | 代理人: | 肖淑芳 |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西***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互聯網 人工智能 管理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基于互聯網人工智能的醫患管理系統和方法,其中,所述生系統包括:醫生端,用于醫生綁定至平臺,并實現對患者提供服務的操作;患者端,用于患者綁定至平臺,并實現與具體醫生的綁定和就醫操作;服務器,用于連接醫生端和患者端并傳送相關信息。本發明實現了目前醫生對于患者院后長期管理的需求,并且極大的提升了醫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溝通成本,醫學邏輯的整合更大程度的避免了醫療行為中出現的大多數醫療失誤。通過多元的系統建設和方法功能的實現,極大的簡化了患者檔案建立及維護的復雜性和工作量,為患者享受專業級醫療服務提供了更簡單、便捷的途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互聯網人工智能的醫患管理系統和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醫患關系依托于線下醫療機構存在,往往患者只有在主動前往醫院找到醫生就診時才能建立一次醫患關系,并且完成一次診療關系后醫患之間的關系暨被終止,患者每次就診均需醫生從頭重新進行問診,效率低下,并占用醫生大量時間,而且大多數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被專業醫生管理才能維持更好的控制效果,目前在沒有相關技術的支持情況下,醫生無法完成長期管理的工作。
現有技術和產品的一些應用,簡單的實現了醫患的實時溝通,但目前現狀依然無法完成醫生和患者的長期穩定的關系,并且缺乏一套完善的患者院外建檔及更新的機制和方法,基本停留在一次性網上咨詢的階段,個別案例雖然做到了長期跟蹤隨訪,但是用的方法大多為定期電話隨訪等相對落后低效的方法。不能實現醫患之前長期穩定的關系。
本專利涉及到的技術及方法旨在改變目前現狀,為醫生管理患者提供一整套基于互聯網及人工智能的高效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部分的內容僅僅是發明人所知曉的技術,并不當然代表本領域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問題中的一個或多個,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互聯網人工智能的醫患管理系統,包括:
醫生端,用于醫生綁定至平臺,并實現對患者提供服務的操作;
患者端,用于患者綁定至平臺,并實現與具體醫生的綁定和就醫操作;
服務器,用于連接醫生端和患者端并傳送相關信息;
所述患者端設有服藥模塊、達標模塊、患者信息模塊;
其中,
所述服藥模塊用于生成服藥計劃、監測并記錄患者服藥狀態以及接收服務器傳送的服藥提醒信息;
所述達標模塊用于展示患者健康狀況、核心指標;
所述患者信息模塊用于記錄和上傳患者的醫學資料信息,以及獲取醫學建議并呈現于患者端;
所述醫生端包括簽約患者管理模塊、預約模塊;
其中,
所述簽約患者管理模塊用于長期簽約患者的日常管理;
所述預約模塊用于記錄醫生需要處理的就診預約信息;
所述服務器中裝有OCR智能識別模塊和醫學建議模塊;
其中,
所述OCR智能識別模塊用于識別和結構化處理患者端上傳的圖像資料,包括但不限于診斷資料、手術記錄、化驗單、檢查報告、病歷等,并生成患者的醫學信息;
所述醫學建議模塊用于根據醫學指南、患者的醫學信息提供各項醫學建議。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患者信息模塊包括診斷信息子模塊和化驗檢查子模塊,所述診斷信息子模塊和化驗檢查子模塊分別與服務器信號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翼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翼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2389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富硒米粉的加工工藝
- 下一篇:一種鍛造自動化輸送物料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