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安全、高可靠機械擊發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23714.5 | 申請日: | 2020-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66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1 |
| 發明(設計)人: | 藺美君;王科偉;陳雨;楊萬里;李懋毅;康江濤;曹建強;黃旭東;付一鳴;黃天行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方特種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西安慶華公司 |
| 主分類號: | F41A19/13 | 分類號: | F41A19/13;F41A17/64;F41A17/66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業大學專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云燕春 |
| 地址: | 710025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安全 可靠 機械 擊發 機構 | ||
本發明一種高安全、高可靠機械擊發機構,屬于火工品技術領域;包括擊發組件、本體、螺堵和微控機構;所述擊發組件包括擊發彈簧和擊針,擊發彈簧和擊針同軸安裝于本體的通孔內,通孔安裝擊發彈簧一端的端口通過螺堵封閉;微控機構包括鋼球、蓋片、彈壁銷、保險銷和釋放彈簧;在交付產品時通過保險銷將彈壁銷固定,裝配到武器系統后,通過母彈內壁將彈壁銷固定,因此安全性較高;子彈從母彈拋出時,母彈彈壁對彈壁銷的約束解除,彈壁銷受到釋放彈簧的的推力軸向位移,解除彈壁銷對鋼球的約束,鋼球移動,解除鋼球對擊針的約束,在擊發彈簧推動下擊針向前移動,連續釋放過程準確實現了機械擊發的作用,整個擊發過程不受外力影響,微控機構穩定可靠。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火工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安全、高可靠機械擊發機構。
背景技術
擊發機構,用擊針打擊底火,進行發射的槍械部件。由解脫擊針到擊發的時間短,撞擊小,所以對提高火工裝置的射擊精度有很高的要求。
目前,國內火工裝置在武器系統領域,應用的機械擊發機構主要有拉拔式機械擊發機構,首先,該類型的機械擊發機構需要武器系統提供一定的拉拔力才能工作,因此不能實現獨立工作;其次,由撥動桿控制擊發機構的啟動存在不穩定性,撥動桿只能限制擊針的軸向位移,而對于其徑向位移無法約束,在受到外界高過載沖擊以及各個方向的環境力學下,容易誤啟動,所以耐環境力學性能低,安全性較差。
發明內容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出一種高安全、高可靠機械擊發機構,該機構不需要武器系統提供外力,當子彈從母彈拋出時將擊發機構帶出,母彈彈壁對整個擊發機構約束解除,微控機構啟動,能夠實現靠自身內部機構自行解除保險、啟動擊發機構工作,不需要外力作用,且安全性高、作用可靠。該擊發機構在交付時用保險銷固定,在裝配到武器系統后,將保險銷去掉。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安全、高可靠機械擊發機構,包括擊發組件,所述擊發組件包括擊發彈簧和擊針,擊針在擊發彈簧的作用下完成擊發動作;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本體、螺堵和微控機構;所述本體為柱狀結構,其內平行于軸向開有通孔;所述擊發彈簧和擊針同軸安裝于本體的通孔內,并與通孔為間隙配合,所述通孔安裝擊發彈簧一端的端口通過螺堵封閉;
所述微控機構包括鋼球、蓋片、彈壁銷、保險銷和釋放彈簧;所述本體的端面上開有垂直于其通孔軸向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與通孔連通;所述鋼球安裝于第一盲孔內,在待擊發狀態下,鋼球落于所述擊針周面上開的定位槽內;所述本體的側壁上開有垂直于第一盲孔軸向的階梯盲孔,其小徑端與與第一盲孔連通;所述彈壁銷為階梯柱狀結構,其小徑端插入所述階梯盲孔的小徑端,側壁將所述鋼球壓緊,進而實現所述擊針的限位;所述釋放彈簧套裝于所述彈壁銷的小徑端,并位于所述階梯盲孔的臺階面和彈壁銷的臺階面之間;所述本體的端面上開有垂直于階梯盲孔的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與階梯盲孔連通,所述保險銷插入第二盲孔,并穿過所述彈壁銷大徑端周壁上的孔,保險銷將彈壁銷固定在本體上,對所述微控機構進行鎖緊;
所述第一盲孔的孔口處通過所述蓋片封閉。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彈壁銷的大徑端端頭為凸球面,用于減少與母彈的摩擦。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彈壁銷為T型結構,小端為圓柱形,用于固定鋼球;大端為圓柱形,在距大端末端9.3mm處有φ2.7mm的螺紋盲孔,用于固定保險銷。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保險銷為T型結構,大端為圓柱形,在尾部有寬1.5mm、深1.5mm扳手槽;小端開有外螺紋,用于與本體、彈壁銷的連接。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螺堵為T型結構,小端為圓柱形,用于所述擊發彈簧的限位;大端為螺紋,用于與本體的連接;在螺紋尾部有寬1.5mm、深1.5mm扳手槽,通過在螺紋上涂環氧固化膠的方式與本體連接在一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方特種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西安慶華公司,未經北方特種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西安慶華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2371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