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碾壓機的線束改裝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22806.1 | 申請日: | 2020-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296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0 |
| 發明(設計)人: | 黃文龍;邱偉;駱曉鋒;張顯羽;崔博;游秋森;方國富;葉永進;王佳俊;黃盛聰;馬驍;華偉琪;林觀輝;張耕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福建廈門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R16/02 | 分類號: | B60R16/02;E01C19/26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張松亭;張迪 |
| 地址: | 10003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碾壓 改裝 方法 | ||
1.一種智能碾壓機的線束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機載高性能工控機、精準感知模塊、運動控制模塊、數據無線傳輸模塊以及集成機箱;所述機載高性能工控機設置于所述集成機箱內,同時將集成機箱置于駕駛室內部;
所述精準感知模塊包括GNSS設備、加速度傳感器、慣性傳感器、激光雷達以及工業相機;所述GNSS設備、加速度傳感器、慣性傳感器、激光雷達以及工業相機分別通過GNSS設備線束、加速度傳感器線束、慣性傳感器線束、激光雷達線束以及工業相機線束連接所述機載高性能工控機;
所述運動控制模塊包括電子液壓轉向控制裝置以及電控行走控制裝置;所述電子液壓轉向控制裝置以及電控行走控制裝置分別通過電子液壓轉向控制裝置線束以及電控行走控制裝置線束連接所述機載高性能工控機;
所述數據無線傳輸模塊通過數據無線傳輸模塊線束連接所述機載高性能工控機;所述集成機箱設置于所述智能碾壓機的駕駛室內部;所述智能碾壓機還設置有前鋼輪以及套接所述前鋼輪的前鋼輪外殼;所述前鋼輪的中部設置有輪軸;所述GNSS設備包括第一圓盤天線、第二圓盤天線、差分天線以及GNSS接收機;所述第一圓盤天線設置于所述前鋼輪外殼的頂部中間位置,所述加速度傳感器安裝于所述輪軸的一端;所述第一圓盤天線通過第一圓盤天線線束連接GNSS接收機,GNSS接收機連接所述機載高性能工控機;所述第一圓盤天線線束置于高壓油管內;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線束設置于尼龍阻燃波紋管中之后并入所述高壓油管后與所述智能碾壓機的自身高壓油管并置到一起后由智能碾壓機的駕駛室底部通孔進入所述智能碾壓機的集成機箱與所述機載高性能工控機連接;
所述第二圓盤天線設置于駕駛室的頂部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圓盤天線通過第二圓盤天線線束連接GNSS接收機,GNSS接收機連接所述機載高性能工控機;所述差分天線設置于駕駛室的頂部的前部中心位置,所述差分天線通過差分天線線束連接GNSS接收機,GNSS接收機連接所述機載高性能工控機;所述慣性傳感器及激光雷達設置于所述駕駛室的頂部;所述工業相機設置有四個,分別設置于駕駛室的頂部的四個角落;所述第一圓盤天線線束、差分天線線束、慣性傳感器線束、激光雷達線束以及工業相機線束設置于尼龍阻燃波紋管中并進入集成機箱與機載高性能工控機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碾壓機的線束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液壓轉向控制裝置包括電子泵控制器、電子泵以及電子泵油管,所述電子泵控制器通過電子泵控制器線束經由駕駛室的底部走線連接所述機載高性能工控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碾壓機的線束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電控行走控制裝置包括驅動控制器以及驅動電控閥;所述驅動控制器通過驅動控制器線束經由所述駕駛室的底部走線連接所述機載高性能工控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碾壓機的線束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機箱的箱體設置有呼吸孔,用于排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碾壓機的線束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機箱的側部設置有通風孔并設置有排風扇。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智能碾壓機的線束改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機箱設置有多個接口端子,分別用于機載高性能工控機與精準感知模塊、運動控制模塊以及數據無線傳輸模塊連接;所述接口端子上設置有絕緣保護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福建廈門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天津大學,未經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福建廈門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2280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