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BIM的地下車庫審查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14051.0 | 申請日: | 2020-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826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駱漢賓;陳維亞;余宏亮;高寒;魏然;張文瑾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華中科技大學專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bim 地下 車庫 審查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BIM的地下車庫審查方法及系統,屬于建筑工程信息化領域,方法包括:獲取BIM模型中地下車庫的坡道數據、車位數據和箭頭數據,坡道數據包括坡道寬度和坡度;遍歷車位數據中的坐標以確定車位長度和寬度;遍歷箭頭數據中的坐標以確定箭頭的最小外接矩形,并沿矩形兩邊擴散以生成車道;分別確定坡道、車位、車道的水平投影與地下車庫中上方構件的水平投影之間的重疊區域,并計算重疊區域處的最低凈高度;將坡道、車位、車道對應的最低凈高度、車位長度、車位寬度、坡道寬度、坡度分別與其對應的規范閾值進行比較,以判斷地下車庫是否合格。基于BIM模型自動審查車庫中車位、坡道、車道設計是否符合規范,提高審查速度及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工程信息化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BIM的地下車庫審查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當前我國的建筑施工圖審查方式主要是人工審查,即通過專業知識和工程經驗豐富的審查人員通過查閱規范、手算、經驗判斷等方式對建筑施工圖進行審查。在地下車庫項目中,地下車庫頂部有大量的機電管線,例如風管、噴淋管、水管等,地下車庫設計中經常出現局部凈高不合規的現象。此外,車道、車位、坡道具有不同的凈高要求,傳統的二維圖紙人工審查方式很難準確迅速地找到地下車庫中凈高不符合規范的位置。
目前很多工程都建立有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卻沒有一種自動化的凈高審查方法。車位在工業基礎類(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模型中往往體現為第三方構件,坡道和車道是BIM樓板IFC構件的一部分,從IFC模型中直接獲取車位、車道、坡道的范圍存在困難,目前并沒有現成的車位、車道、坡道的范圍識別以及凈高審查算法。因此,亟需提供一種基于BIM的地下車庫限高自動審查方法和系統,以自動的判斷BIM模型中車位、車道、坡道設計是否符合規范。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改進需求,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BIM的地下車庫審查方法及系統,其目的在于自動審查車庫中車位、坡道、車道設計是否符合規范,提高審查速度及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按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基于BIM的地下車庫審查方法,包括:S1,獲取BIM模型中地下車庫的坡道數據、車位數據和箭頭數據,所述坡道數據包括坡道寬度和坡度;S2,遍歷所述車位數據中的車位坐標以確定車位頂點,并根據所述車位頂點的車位坐標計算車位長度和車位寬度;S3,遍歷所述箭頭數據中的箭頭坐標以確定所述箭頭坐標所對應箭頭的最小外接矩形,并沿所述最小外接矩形的兩邊擴散以生成車道;S4,分別確定坡道、車位、車道的水平投影與所述地下車庫中上方構件的水平投影之間的重疊區域,并分別計算重疊區域處所述坡道、車位、車道與上方構件之間的最低凈高度;S5,當坡道對應的最低凈高度、車位對應的最低凈高度、車道對應的最低凈高度中任一項低于其對應的規范閾值時,或者當車位長度、車位寬度、坡道寬度、坡度中任一項超出其對應的規范閾值范圍時,所述地下車庫不合格;否則,所述地下車庫合格。
更進一步地,所述操作S5之后,方法還包括:基于web頁面顯示所述地下車庫的坡道、車位和車道,并將所述地下車庫中的不合格構件高亮顯示。
更進一步地,所述車位頂點包括所述車位數據中最大橫坐標、最小橫坐標、最大縱坐標和最小縱坐標所對應的四個車位坐標。
更進一步地,所述沿所述最小外接矩形的兩邊擴散以生成車道,包括:沿所述最小外接矩形的短邊方向擴散至單車道規范寬度;沿所述最小外接矩形的長邊方向擴散直到擴散至障礙物處;沿所述最小外接矩形的短邊方向擴散直到擴散至障礙物處,并將擴散形成的區域識別為所述車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科技大學,未經華中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140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