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進氣空調加濕罐及發動機進氣空調防干燒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13232.1 | 申請日: | 2020-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95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學雙;李洪東;吉宏宇;鄭吉彪;李傲;劉俊伯;李澤民;左桐瑀;徐亮;夏東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5/05 | 分類號: | G01M15/05;G01M15/02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郭佳寧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空調 加濕 進氣空 調防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汽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進氣空調加濕罐及發動機進氣空調防干燒方法;其中發動機進氣空調加濕罐的連通器的一端與液位灌連通,另一端與加熱罐連通,且液位灌上從上至下依次設有高液位報警電極、正常液位電極和低液位電極;加熱管組位于加熱罐內部,且加熱管組的接線端從加熱管開口穿出,加熱管組外部纏繞有銅管,銅管開口端從溫度傳感器開口穿出,且在銅管內注滿導熱硅脂,然后將溫度傳感器的探頭插入銅管中;將加熱罐開口朝下設置,通過在加熱管外設置注滿導熱硅脂的銅管,準確檢測加熱管內溫度,并將溫度信號反饋到溫控器,通過溫控器對發動機進氣空調加熱控制器的控制,解決了進氣空調加濕罐中加熱管干燒損壞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進氣空調加濕罐及發動機進氣空調防干燒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產品開發過程中無論傳統的內燃機臺架、動力總成臺架、整車臺架都需要進氣空調提供發動機進氣溫度和濕度,由于進氣空調中加熱管頻繁損壞,并且加熱管需要定制,費用高,周期長,設備故障停機時間長,影響試驗項目進度。
原發動機進氣空調加濕罐包括加熱管、高液位報警電極、正常液位電極、低液位電極、連通器、加熱罐和液位灌。
其工作方式為:加熱管的安裝是從加熱罐正上方插入,連通器的作用是連接加熱罐和液位灌,如果低液位電極低水位檢測不到水,就開始補水,當正常液位電極、低液位電極都檢測有水就停止補水,如果高液位報警電極、正常液位電極、低液位電極都檢測有水就高水位報警。由于加熱罐中的加熱管長時間工作加熱,就會導致加熱罐中自來水的碳酸鈣(CaCO3)、氫氧化鎂(Mg(OH)2)、碳酸鎂(MgCO3)等礦物質沉淀形成了水垢。水垢累計就會堵住連通器的進口,導致連通器功能失效,最終加熱管與水無法接觸,加熱管長時間工作就會燒毀加熱管。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動機進氣空調加濕罐及發動機進氣空調防干燒方法,將加熱罐開口朝下設置,通過在加熱管外設置注滿導熱硅脂的銅管,準確檢測加熱管內溫度,并將溫度信號反饋到溫控器,通過溫控器對發動機進氣空調加熱控制器的控制,解決了進氣空調加濕罐中加熱管干燒損壞的問題。
一種發動機進氣空調加濕罐,包括加熱管組1、高液位報警電極2、正常液位電極3、低液位電極4、連通器5、加熱罐6和液位灌7,其中連通器5的一端與液位灌7連通,連通器5的另一端與加熱罐6連通,且液位灌7上從上至下依次設有高液位報警電極2、正常液位電極3和低液位電極4;還包括溫度傳感器8,其中加熱罐6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有溫度傳感器開口62和加熱管開口61,加熱管組1位于加熱罐6內部,且加熱管組1的接線端從加熱管開口61穿出,加熱罐6內部的加熱管組1外部纏繞有銅管9,銅管9開口端從溫度傳感器開口62穿出,且在銅管9內注滿導熱硅脂,然后將溫度傳感器8的探頭插入銅管9中。
所述的將導熱硅脂從銅管9的開口端注入銅管9內,直至住滿為止。
所述加熱罐6開口位于加熱罐6底部。
所述加熱管組1由三組加熱管并排固定在一起組成。
一種應用上述發動機進氣空調加濕罐防止發動機進氣空調干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溫度傳感器8通過導線與溫控器連接,加熱管組1穿出加熱罐6外的部分與加熱罐6外的發動機進氣空調加熱控制器連接,且發動機進氣空調加熱控制器通過導線與溫控器連接;
步驟二,啟動發動機進氣空調加熱控制器對加熱管組1進行加熱,溫度傳感器8實時監測加熱管組1內的溫度;
步驟三,當溫度傳感器8檢測到加熱管組1的任何一個加熱管內溫度超過溫控器上設定的最高溫度值時,便控制發動機進氣空調加熱控制器關閉,停止繼續給加熱管加熱,防止加熱管組1干燒。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1323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