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煙氣脫水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12101.1 | 申請日: | 2020-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986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7 |
| 發明(設計)人: | 尹志煒;程相民;周驥飛;周彬;黃顯鋒;王志賓;陳少軍;孔令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7D17/00 | 分類號: | 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張慧汝;劉依云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煙氣 脫水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加熱爐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加熱爐煙氣脫水系統,所述系統包括依次相連的加熱爐、高溫空預器、第一低溫空預器、第二低溫空預器和引風機,以及與第一低溫空預器和第二低溫空預器分別相連的鼓風機;其中,所述第一低溫空預器高溫煙氣出口與第二低溫空預器低溫煙氣入口相連;所述第一低溫空預器低溫煙氣出口與第二低溫空預器高溫煙氣入口相連。本發明提供的煙氣脫水系統基本上能夠將加熱爐煙氣中的水全部脫除,可以減小引風機和煙囪的腐蝕,降低引風機的負荷,提高加熱爐的熱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加熱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熱爐煙氣脫水系統。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石油化工裝置中,加熱爐是應用非常廣泛的設備,加熱爐排放的煙氣一般在空氣預熱器中與空氣完成換熱后由引風機輸送到煙囪,最終排向大氣。由于加熱爐燃料中含有硫化物,因而加熱爐排放的煙氣中除了大量的水蒸氣外,還含有少量的酸性氣體。這些酸性氣體與水結合形成的酸霧被煙氣帶入引風機中極易腐蝕引風機,也會對煙囪造成腐蝕,直接排入到大氣中容易形成酸雨污染環境。此外,由于加熱爐排放的煙氣量比較大,引風機的負荷有限,工業生產中往往將備用引風機一并開啟,從而導致加熱爐系統的容錯能力較差。
對空氣預熱器排出的煙氣進行脫水處理,一方面可以減小煙氣的排放量,從而降低引風機負荷,另一方面在脫水的過程中可以將酸性氣體一起除去,能夠有效降低煙氣中的酸霧及煙塵含量,減小引風機及煙囪的腐蝕,同時避免酸霧排入大氣,污染環境。
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空氣預熱器排放的煙氣的溫度一般比較高,在120-150℃左右,而且空氣預熱器與引風機之間的煙道比較短,在這種情況下對煙氣進行脫水操作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降低排煙溫度,使水冷凝,方便對煙氣中的水分進行脫除,但是這樣會加劇空氣預熱器的露點腐蝕;2)由于煙氣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氣,對煙氣專門進行脫水處理,會得到大量的冷凝水,如果這部分水不能及時排出,產生的積水容易損壞引風機,造成設備故障。而目前的工業生產中,在煙氣排放的過程中冷凝下來的水量一般比較小,煙氣中的水大部分隨煙氣排入大氣中,且現有的冷凝水排放口難以滿足煙氣大量脫水的需求;3)從煙氣中冷凝下來的水溫度高,酸性強,具有危險性,直接排放不僅會造成熱量浪費,而且不符合環保要求。
CN1793766A中公開了一種管式加熱爐,包括加熱爐本體和余熱回收系統,余熱回收系統包括空氣預熱器,其中空氣預熱器由非冷凝式空氣預熱器和冷凝式空氣預熱器兩段組成,余熱回收系統中另設有冷凝液收集池、引風機和鼓風機,冷凝液收集池直接設在冷凝式空氣預熱器下方,冷凝液收集池與引風機相連接,鼓風機與冷凝式空氣預熱器相連。雖然這種管式加熱爐能能回收部分含酸水蒸氣的汽化潛熱,進一步提高加熱爐熱效率,但是其排煙溫度在100℃左右,煙氣中含酸水蒸氣無法全部冷凝下來,煙氣脫水效果仍有待進一步提高。而且冷凝式空氣預熱器存在換熱不均勻的問題,容易出現局部露點腐蝕,且因為換熱不均勻造成了排煙溫度高,加熱爐熱效率下降,煙氣中的水大部分隨煙氣排入大氣,冷凝脫除的水量非常少。
因此,亟需提供一種脫水效果好、引風機負荷小、環保性能佳、操作方便的煙氣脫水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引風機腐蝕嚴重、負荷大,酸性煙氣腐蝕煙囪,排入大氣污染環境,煙氣中脫除的水量非常少的問題,提供一種煙氣脫水系統,該系統基本上能夠將加熱爐煙氣中的水全部脫除,利用脫除的水加熱空氣,可以將加熱爐的熱效率提高1.2%左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煙氣脫水系統,所述系統包括依次相連的加熱爐、高溫空預器、第一低溫空預器、第二低溫空預器和引風機,以及與第一低溫空預器和第二低溫空預器分別相連的鼓風機;
所述第一低溫空預器上設置有第一低溫空預器高溫煙氣出口和第一低溫空預器低溫煙氣出口;所述第二低溫空預器上設置有第二低溫空預器高溫煙氣入口和第二低溫空預器低溫煙氣入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1210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