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良型扣鎖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09438.7 | 申請日: | 2020-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78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鄧俊;鄧和峰;程林爽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萬達鎖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B65/52 | 分類號: | E05B65/52;E05B37/02;E05B9/00;E05B15/00 |
| 代理公司: | 溫州市品創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洪中清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溫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良 型扣鎖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扣鎖,特別涉及一種改良型扣鎖,包括鎖體本體,鎖體本體包括外殼體和用于裝配密碼輪的內殼體,鎖體本體通過外殼體和內殼體滑動配合實現解鎖,內殼體內設有用于貫穿密碼輪且配合密碼輪進行鎖止的輪軸,輪軸限位固定于外殼體內,當密碼正確時,密碼輪隨內殼體沿輪軸軸向方向的往復運動實現鎖體本體的解鎖,本發明在滑動結構鎖體的基礎上將內殼的受力重心移至輪軸上,內殼通過在輪軸的往復運動進行解鎖,大大提升了鎖體的結構穩定性,利用輪軸上的凸起和配合輪的槽直接將密碼輪和輪軸配合上,利用內殼代替推鈕,省去了推鈕機構,進一步減小了體積,本發明還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和裝配容易的特點,實用性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扣鎖,特別涉及一種改良型扣鎖。
背景技術
箱包上的扣鎖一般采用蹺蹺板式的按壓結構,采用蹺蹺板式的結構,為了扣合往往會增加力臂來達到省力的目的,這樣就將鎖體帶入了體積難以縮小的窘境。
市面上也有一部分鎖采用推鈕和鎖芯組合在一起進行開鎖,從而減少鎖體的體積,但是把這兩種開關方式組合在一起使用,產品會減少穩定性,以及影響操作,所以在減少產品體積的前提下又要使產品穩定是我們當下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的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改良型扣鎖。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良型扣鎖,其特征在于,包括鎖體本體,鎖體本體包括外殼體和用于裝配密碼輪的內殼體,鎖體本體通過外殼體和內殼體滑動配合實現解鎖,內殼體內設有用于貫穿密碼輪且配合密碼輪進行鎖止的輪軸,輪軸限位固定于外殼體內,當密碼正確時,密碼輪隨內殼體沿輪軸軸向方向的往復運動實現鎖體本體的解鎖。
所述輪軸上設有阻止內殼體進行解鎖的第一彈性機構。
所述外殼體內設有供內殼體限位往復運動的型腔,輪軸具有配合密碼輪的鎖止部和配合型腔的抵接部,鎖止部和抵接部分別位于內殼體的內部與外部,內殼體通過抵接部與第一彈性機構的配合彈性壓迫于型腔內。
所述外殼體上設有導向槽,內殼體上設有與導向槽適配的導向塊,外殼體和內殼體通過導向槽與導向塊實現限位滑動配合。
所述密碼輪內設有與密碼輪聯動的配合輪,配合輪套接于輪軸上,輪軸的周向設有凸起,配合輪上設有與凸起適配的槽,解鎖狀態下,凸起的投影面與槽相重合。
所述內殼體內設有用于設置密碼的調碼機構,該調碼機構包括調節塊,調節塊套接于輪軸上且與配合輪抵觸聯動,密碼輪和配合輪上分別設有用于配合聯動的第一齒和第二齒,調節塊通過在輪軸上的往復運動迫使第一齒與第二齒的分離實現調碼。
所述調碼機構包括與調節塊抵觸聯動的調碼按鈕,調節塊和調碼按鈕配合的一面設有迫使調節塊往復運動的斜面。
所述外殼體上設有用于配合鎖鉤的鎖孔,鎖孔和鎖鉤上設有用于防止鎖鉤在鎖孔處轉動的凹凸結構。
所述外殼體內設有用于配合鎖鉤進行鎖止的鎖舌,鎖舌轉動連接于外殼體,鎖舌的底部設有防止鎖舌轉動的解鎖聯動件,內殼體包括與解鎖聯動件抵觸聯動的推塊,鎖舌通過解鎖聯動件與推塊的配合實現解鎖。
所述外殼體內設有鎖芯組件,鎖芯組件包括與解鎖聯動件抵觸聯動的轉動塊,解鎖聯動件通過轉動塊的轉動實現往復運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在滑動結構鎖體的基礎上將內殼的受力重心移至輪軸上,而輪軸是限位于外殼內,內殼通過在輪軸的往復運動進行解鎖,大大提升了鎖體的結構穩定性,利用輪軸上的凸起和配合輪的槽直接將密碼輪和輪軸配合上,利用內殼代替推鈕,省去了推鈕機構,進一步減小了體積,本發明還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和裝配容易的特點,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萬達鎖業有限公司,未經溫州萬達鎖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0943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