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質災害野外監控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06475.2 | 申請日: | 2020-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850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懿俊;阮建軍;張強;鄭金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地質局(深圳市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深圳地質建設工程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C17/02 | 分類號: | G08C17/02;H04W84/18;H04N7/18;F16M11/04;H02S10/12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華朋弘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531 | 代理人: | 修瑞杰 |
| 地址: | 5180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質災害 野外 監控 系統 | ||
1.一種地質災害野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由若干監控設備組網而成,所述監控設備包括監測模塊、獨立供電模塊、控制箱(3)和立桿(1),所述監測模塊、所述獨立供電模塊和所述控制箱(3)均安裝在所述立桿(1)上方;
所述監測模塊為監測球機(10),該監測球機(10)通過球機架(9)與所述立桿(1)上部一側連接;
所述獨立供電模塊為風力發電機(7)和太陽能板(6),所述風力發電機(7)安裝于所述立桿(1)的頂端,所述太陽能板(6)通過板架(5)安裝于所述立桿(1)的上部一側;
所述控制箱(3)通過定位部(11)安裝于所述立桿(1)的上部一側,且分別于所述監測球機(10)、所述風力發電機(7)和所述太陽能板(6)電連接,所述控制箱(3)內部安裝有連接所述風力發電機(7)和所述太陽能板(6)的供電調節模塊(3a)和連接所述監測球機(10)的DTU模塊(3b)。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地質災害野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1)底部焊接固定有安裝座(2),所述安裝座(2)為矩形結構且四角各成型有一個安裝地腳螺栓的定位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地質災害野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1)頂部的所述風力發電機(7)一側安裝有避雷針(8),所述避雷針(8)通過地線接地,且該地線貫穿所述立桿(1);所述避雷針(8)的頂端高于所述風力發電機(7)的最高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地質災害野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架(5)通過管箍安裝在所述立桿(1)上,且所述板架(5)的頂面為斜面,所述太陽能板(6)安裝在所述板架(5)頂面后,與水平面存在一傾角。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地質災害野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架(5)底部喇叭(4),所述喇叭(4)通過螺釘與所述板架(5)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地質災害野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機架(9)包括架體(9a)和連接座(9b),所述架體(9a)為一根水平設置的中空金屬桿,所述連接座(9b)焊接固定在所述架體(9a)一端且用于通過螺栓連接所述立桿(1),所述架體(9a)另一端下方設置有配合所述監測球機(10)的安裝位(9c),所述監測球機(10)的電源和數據線經所述安裝位(9c)、所述架體(9a)后進入所述立桿(1)內,并連接至所述控制箱(3)內的DTU模塊(3b)。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地質災害野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1)為抱箍(11a),所述抱箍(11a)由配合所述立桿(1)的弧形部和貼合所述控制柜好像的凹字形部組成,且兩者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凹字形部與所述控制箱(3)外壁焊接配合,所述弧形部上焊接固定有線槽(11b)。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地質災害野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3)內部安裝有控制系統運行的控制板,該控制板上設置有儲存所述監控球機視頻信息的TF卡,該控制板上安裝有控制太陽能板(6)的工業屏顯太陽能控制器。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地質災害野外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獨立供電模塊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控制箱(3)內的蓄電池、具有穩壓功能的逆變系統和交直流負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地質局(深圳市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深圳地質建設工程公司,未經深圳市地質局(深圳市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深圳地質建設工程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0647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