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河道式養殖生態鱉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03713.4 | 申請日: | 2020-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0596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卜偉紹;翦曉紅;武建平;吳燕琴;黃富友;葉雪平;劉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和縣清江生態龜鱉養殖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A01K67/02 | 分類號: | A01K67/02;A01K61/51;A23K50/00;A23K10/22;A23K10/20;A23K10/30;A23K10/3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3699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河道 養殖 生態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河道式養殖生態鱉的方法,其步驟主要包括養殖場的選址、養殖池的建設、養殖池的放養、養殖投喂、疾病防控、水質管理和捕撈,養殖場的選址選選擇溪流河道落差小、水流平穩的開闊地段建設養殖池,要求河道上游無工農業污染、水質清新,符合水產養殖用水標準,常年有水,基本無洪澇或干旱災害,交通便利、有電力及通訊。本發明養殖生態鱉的方法是利用山區溪流河道眾多、水質優良、水源豐富的特點,因地制宜,利用河道周邊的荒田,建設養殖設施,引水入池,解決了山區水產養殖缺地少水、養殖效益低下的局面,此外,通過河道式養殖的中華鱉,底白背青、爪尖體薄、無藥殘、無泥腥味,是中華鱉提質增效的新模式之一,值得推廣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態鱉養殖方法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河道式養殖生態鱉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中華鱉,又名水魚、甲魚、團魚,龜鱉目鱉科動物,是常見的養殖龜種。而生態鱉是指采用無污染天然飼養的方式飼養的中華鱉,從營養上和安全上都比傳統的溫室中華鱉和野生中華鱉更勝一籌。我國的中華鱉養殖已有多年的歷史,中華鱉養殖經歷了從利用天然資源粗放式養殖到人工集約化養殖的發展過程,現已成為我國淡水漁業中發展速度快、效益好、集約化程度高的產業之一。現有的中華鱉養殖模式有稻田養鱉、藕塘養鱉、水庫網箱放養、“三段式”生態養殖、流水生態養鱉等新型養殖模式。其中,中華鱉河道式養殖利用山區小河道眾多,水質優良、水源豐富的特點,借鑒開化清水魚的養殖模式,利用河道周邊的荒田建設養殖設施,引水入池,解決山區水產養殖缺地少水、養殖效益低下的局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河道式養殖生態鱉的方法。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河道式養殖生態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養殖場的選址,選擇溪流河道落差小、水流平穩的開闊地段建設養殖池設施,要求河道上游無工農業污染、水質清新,符合水產養殖用水標準,常年有水,基本無洪澇或干旱災害,交通便利、有電力及通訊;
步驟二:養殖池的建設,養殖場內進行區域劃分建設若干養殖池,養殖場的總進水口位于溪流河道的上游,養殖場的總排水口位于溪流河道的下游,所述養殖池靠溪流河道的一側采用混凝土或石塊漿砌,上部安裝有金屬網片,養殖池遠離溪流河道的一側設置有一塊陸基活動區,所述陸基活動區設有斜坡與養殖池相連,養殖池內還設有尾水原位凈化設施;
步驟三:養殖池的放養,在7月初放養中華鱉鱉種,放養規格為0.25~0.4千克/只的中華鱉鱉種,每畝放養1000只以內;
步驟四:養殖投喂,在養殖池中放養2000斤/畝的螺螄,投喂專用膨化配合飼料,早晚各一次,投喂量按照中華鱉存池量的2%~3%計算,投喂量控制在半小時內吃完,在中后期,增加投喂瓜果、蔬菜及魚蝦;
步驟五:疾病防控,預防措施包括適當控制水流速度,減少機械化損傷,用水產微生物制劑對養殖池進行消毒,以及在飼料里添加維生素、酵母、乳酸菌、中草藥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改良腸道的藥物,一個月給中華鱉食用若干天添加有改良腸道藥物的飼料;
步驟六:水質管理,在養殖池中安裝水質在線監控設備,在排水處設置毛刷和過濾網片,在養殖池內接種有益水質凈化微生物,排放水達到國家有關排放標準;
步驟七:捕撈,在第二年10月份開始陸續捕撈,捕撈工具采用地籠或絲網進行捕撈。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養殖池靠近溪流河道下游的底部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養殖池內的一端插接有排水管,排水口位于養殖池外部的一端連接有水位控制管,所述排水管下部設有若干天窗,排水管中設有浮球液位傳感器,所述水位控制管上設有排水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和縣清江生態龜鱉養殖專業合作社,未經云和縣清江生態龜鱉養殖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0371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云臺傳感器的前景跟蹤方法
- 下一篇:一種超高性能減水劑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