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氣溶膠溫度檢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03310.X | 申請日: | 2020-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1399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劉鴻;劉廣超;張瑋;陸怡峰;陳勇;鄭賽晶;陳明;侯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帕夫曼自動化儀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K13/02 | 分類號: | G01K13/02;G01K7/02;G01K1/14;G01K1/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代玲 |
| 地址: | 20008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溶膠 溫度 檢測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氣溶膠溫度檢測裝置,涉及電子煙及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相關技術領域,該氣溶膠溫度檢測裝置包括定位裝置、測溫元件和控制裝置,定位裝置配置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包括進口端和出口端,進口端用于與產生氣溶膠的待測元件連接,出口端用于與抽吸裝置連接;測溫元件用于檢測中空通道內的溫度;控制裝置與測溫元件連接;在抽吸裝置將待測元件產生的氣溶膠抽吸至中空通道中后,測溫元件實時檢測氣溶膠的溫度,并將檢測的溫度數據傳輸給控制裝置。本申請中當待測元件產生氣溶膠,且氣溶膠經抽吸裝置的抽吸作用在中空通道流動時,測溫元件能夠實時檢測氣溶膠的溫度,實現了對處于封閉通道內氣溶膠的快速檢測。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電子煙及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相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溶膠溫度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電子煙及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發展迅速,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電子煙是一種向呼吸系統傳輸煙堿的消費品,能迅速向消費者傳送足夠的煙堿以使消費者模擬吸煙的感官感受。電子煙的工作原理為:主要成分為甘油、丙二醇的電子煙煙液經加熱霧化產生氣溶膠,該氣溶膠最終被消費者所使用。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的原理與電子煙類似。
電子煙及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所產生的氣溶膠直接進入消費者口腔,氣溶膠的溫度是電子煙及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的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若氣溶膠溫度過高,不僅影響消費者的吸食感受,甚至還可能給消費者帶來健康風險。由于氣溶膠僅在抽吸過程中產生,其持續時間較短(一般為2~5秒),并且氣溶膠處于封閉的通道內,現有檢測裝置難以直接對氣溶膠快速檢測,進而無法保證電子煙及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的品質。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氣溶膠溫度檢測裝置,其能夠改善現有檢測裝置難以直接對電子煙及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所產生的氣溶膠快速檢測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氣溶膠溫度檢測裝置,其包括:
定位裝置,配置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包括進口端和出口端,進口端用于與產生氣溶膠的待測元件連接,出口端用于與抽吸裝置連接;
測溫元件,用于檢測中空通道內的溫度;
控制裝置,與測溫元件連接;
在抽吸裝置將待測元件產生的氣溶膠抽吸至中空通道中后,測溫元件實時檢測氣溶膠的溫度,并將檢測的溫度數據傳輸給控制裝置。
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定位裝置配置有中空通道,且測溫元件可檢測該中空通道的溫度;當待測元件產生氣溶膠,且氣溶膠經抽吸裝置的抽吸作用在中空通道流動時,測溫元件能夠實時檢測氣溶膠的溫度,實現了對處于封閉通道內氣溶膠的快速檢測。
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定位裝置的進口端配置有密封單元,待測元件穿設密封單元且待測元件的氣溶膠傳輸通道與中空通道連通。
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待測元件與中空通道連接處設有密封單元,該密封單元保證待測元件產生的氣溶膠經抽吸裝置的抽吸作用在中空通道內流動,不會泄露至外部環境中。
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密封單元嵌設入中空通道的進口端。
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密封單元嵌設入中空通道的進口端,以減小待測元件所產生的氣溶膠在中空通道的傳輸距離。
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密封單元中,用于穿設待測元件的通道尺寸可根據待測元件的外圍尺寸調節。
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密封單元用于穿設待測元件的通道的尺寸可根據待測元件的外圍尺寸調節,以使密封單元與待測元件相適配,保證待測元件與定位裝置連接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密封單元包括第一密封件和壓帽,壓帽將第一密封件固定在定位裝置上;第一密封件配置有可使待測元件穿過的第一通孔;壓帽配置有可使待測元件穿過的第二通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帕夫曼自動化儀器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帕夫曼自動化儀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0331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